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享祀的意思、享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享祀的解释

(1).祭祀。《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十一:“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却説 孔明 斩了 马謖 ,将首级遍示各营已毕,用綫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他们的大事是些什么呢?不外是战争和享祀。”

(2).犹享世。 明 李贽 《鬼神论》:“ 商 有天下,享祀六百,贤圣之王六七继作,鸟之遗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享祀是汉语中描述祭祀活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供奉祭品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仰与追思。该词由“享”与“祀”二字构成:

  1. “享”本义为向神灵进献祭品,如《说文解字》释为“献也”,《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解释为“鬼神享用祭品”。
  2. “祀”则指祭祀仪式,《礼记·祭统》载“祀者,所以昭孝息民也”,强调祭祀的社会教化功能。

在古籍中,“享祀”常与宗庙、社稷等庄严场合关联。例如《诗经·小雅·楚茨》中“先祖是皇,神保是飨”,描绘了周代祭祀先祖的场景,《周礼·春官·大宗伯》亦明确将“享祀”列为国家礼制的一部分。

现代语境下,“享祀”多用于文史研究或民俗学领域,指代传统祭祀文化中的核心仪式,具有历史与民俗双重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享祀”是汉语中的传统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祭祀祖先的仪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与感恩,强调家族传承的重要性。该词由“享”(受用祭品)和“祀”(祭祀)组合而成,体现古代宗法社会的伦理观念。

二、详细释义

  1. 祭祀祖先
    源自《周易·困卦》:“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指通过祭祀仪式供奉祖先。如南朝鲍照诗句“亡灵蒙享祀”,即描述祭祀亡者的场景。

  2. 引申为“享世”
    明代李贽《鬼神论》提到“商有天下,享祀六百”,此处指商朝享有六百年的国运。此用法较少见,多用于历史文献。

三、使用场景

四、文化意义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慎终追远”的伦理观,通过祭祀维系家族纽带,同时反映对历史延续性的重视。其双重含义(祭祀行为与时间延续)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注:如需完整古籍例证或拓展文献,可参考、3、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客阿q正传八冥本将兵车宾贡不解惨厉陈粮传真电报鹑鸟鼎台封胡福草刜落绀殿功盖天下宫宅官勇寒铓红灯照浑漫昏庸无道互为表里嘉谟讲读讲修藉草枕块峻厉峻用鲲鱼镣竈粝饭流苏金镂鞍乱点鸳鸯鸾筝鲁殿论端眉笑眼开门单户薄盟歃拗峭贫士茜意商受声势汹汹升调升仙桥升学诗客四望宿坛填寡卫生厅文帖向暮销刓小黠大痴泄怒蟹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