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宾贡的意思、宾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宾贡的解释

(1).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至於郡国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职,何尝宾贡,亦不试练。”

(2).指别国推举而来的贤者。《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贡士三等,王城曰土贡,郡邑曰乡贡,他国人曰宾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詔赐 高丽 宾贡进士 王彬 、 崔罕 等及第。”

(3).归顺纳贡。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旧唐书·回纥传》:“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宾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 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的礼仪制度
    指古代地方官员以宾客之礼对待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并将其推荐至京师。这一制度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例如《北史》记载梁彦光在地方推行教育后“举行宾贡之礼”。唐代皇甫曾的诗句“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也印证了这一选拔形式。

  2. 指代他国推荐的贤士
    在对外交往中,“宾贡”特指来自附属国或邻国的人才。如《宋史》记载高丽国通过“宾贡”向宋朝输送进士,王彬、崔罕等异国士人曾因此获得宋朝的进士称号。

  3. 表示归顺与纳贡的政治关系
    用于描述边疆民族或国家臣服中央政权并进献贡品的行为。例如韩愈在《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中提到“九夷八蛮……皆已宾贡”,《旧唐书》亦用此词描述回纥等部族的归附。


总结特点:该词融合了人才选拔、国际交流和政治臣属三重内涵,常见于隋唐至宋代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以礼治邦”的文化观念。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可参考《北史》《宋史》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宾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宾贡》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指代自古以来中国封建王朝接纳各族少数民族的财物、礼品、人力和物力的制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的拆分,它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而总共有14个笔画。

来源

《宾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为了巩固统治,常常采取接纳少数民族的制度,并要求这些少数民族每年上贡财物和人力,以表达对朝廷的忠诚和臣服。

繁体

繁体字形为「賓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宾贡」的写法比现在稍有差异,使用的是「賓貢」。

例句

1. 作为一个贵族,他每年都要向皇室献上宾贡。

2. 少数民族代表团前来朝贺,带来了丰富的宾贡。

组词

1. 宾客(bīn kè):指来访的客人。

2. 贡品(gòng pǐn):指封建时代臣子奉献给皇帝或朝廷的物品。

3. 客宾(kè bīn):指宾客。

近义词

贡献、进贡

反义词

收贡、赐予

别人正在浏览...

班门弄斧爆发变星畚斗别府鳖索不规矩残茶剩饭残寒策望常宗朝中措乘壶崇日刺眼大惑不解逗教幡胜泛秩风靡云涌奉身垢浊官符圭首国侨轰腾将官降纳积甲山齐锦城使舅姑趷踏来苏链节礼任美玉无瑕磨旗内样弄鬼妆幺蓬藿倾亡琼板虬炉蘧宁袪衣受业山菌子蛇人授柄于人谈兴田舍人提到吐刚推见屠家乌漆无所不通香閤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