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论端的意思、论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论端的解释

争论的原由。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春秋疑义》:“ 隐公 摄位,而经文适不书正; 桓公 弑立,而经文适不书王; 文姜 淫佚,而经文适书 子同 生。此诸儒论端所自起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论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论端”指争论的原由,即引发争议或讨论的根源。例如在历史文献中,常用来描述学术或观点分歧的起因。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何琇的《樵香小记·春秋疑义》。书中提到,因《春秋》经文对某些事件记载的特殊性(如隐公摄位未书“正”、桓公弑立未书“王”等),引发了儒生们的争议,这些记载即成为“论端”的起点。

三、网络解释

现代网络释义延续了传统含义,仍强调其作为争议触发点的性质。

四、相关词语补充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讨论、历史研究或文学分析中,描述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例如:“这部史书对事件的隐晦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的一大论端。”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考据,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清代考据类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论端的意思

「论端」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事物、一个事情或一个人的状态,意为「认真、仔细、细致入微」。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论端」由「言」作为部首,并且包含了6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论端」源于《左传·僖公十六年》:“既而夜明,以卫孔子之室。既乎卒世,斯则君子为端。”在古代写法中,「端」字可写为「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端」的字形写法有所区别。早期字形写作「耑」,字形中间部分是由「耳」构成,上下部分是「王」字形,表示王者端庄的样子。后来「耑」逐渐转变为「端」,形状和现代书写相似。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论端对待,做事认真,从不马虎。
2. 她的论端精神使得她的每个项目都获得了卓越的成果。
3. 学习的时候,要端端正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学习。

组词

论证、斟酌、悉心、细致、细腻

近义词

细致、缜密、周详、细心

反义词

马虎、粗心、大意、懒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