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天下的意思、功盖天下的详细解释
功盖天下的解释
功劳天下第一。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词语分解
- 功的解释 功 ō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
- 天下的解释 ∶四海之内,全中国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人世间,社会上天下谁人不
专业解析
"功盖天下"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汉语成语,形容功劳极其巨大,无人能及,达到了天下第一的程度。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
核心释义:
- 功: 指功劳、功绩、功业。
- 盖: 本义为覆盖、遮蔽,引申为超越、压倒、居首位之意。在这里,“盖”表示程度极高,达到顶点。
- 天下: 指普天之下,整个世界,所有的地域或所有人。
- 整体含义: 功勋卓著,超越世间所有人,功劳之大达到了天下的顶点,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功劳极其伟大,无与伦比。
-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著名的出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在记载汉高祖刘邦评价韩信时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后世常将韩信的巨大军功概括为“功盖天下”,意指其军事成就无人能及。
- 其思想内涵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如《老子》中有“功成身退,天之道”的论述,虽然未直接使用“功盖天下”一词,但体现了对巨大功勋的认知。后世常将“功盖天下”与“功高震主”联系起来,形容功劳大到令君主感到威胁的程度。
-
用法与语境:
- 褒义色彩: 主要用于褒扬历史上或现实中建立了极其伟大功勋的人物,强调其贡献的卓越性和历史地位。例如:“诸葛亮鞠躬尽瘁,其功盖天下,为后世所敬仰。”(此例为说明用法,非特指诸葛亮在《三国志》中被如此形容)。
- 强调极致: 突出功劳达到了最高、最极致的程度。
- 历史评价: 常用于史书、传记、评论文章中,对历史人物(尤其是开国元勋、杰出将领、治国能臣)的功绩进行高度概括和评价。
- 潜在警示: 有时也隐含功勋过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功高震主”),但这不是该成语本身的主要含义,而是由其巨大程度衍生出的历史现象。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根据《汉语大词典》(在线版)的释义,“功盖天下”指“功劳天下第一”。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单独收录此成语,但对“盖”字有“超过;压倒”的义项(如“盖世无双”),对“天下”有“指中国或世界”的释义,组合起来可准确理解该成语含义。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功盖天下”是一个赞誉功勋达到极致、冠绝当世的成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源于《史记》对韩信军功的记载,并在后世广泛用于颂扬那些建立了不朽功业的杰出人物,强调其贡献的伟大与独一无二。
网络扩展解释
“功盖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功劳或功绩位居天下第一,形容某人的贡献极为卓越,无人能及。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记载
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 元代引用
元杂剧《赚蒯通》中也有提及:“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三、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物功绩。
- 褒贬色彩:属褒义词,但历史上常与“功高震主”关联,暗含因功劳过大而招致猜忌的潜在风险。
四、示例与应用
- 历史人物评价
如《资治通鉴》描述唐代名将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
- 文学作品引用
明代小说《禅真逸史》提到:“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
五、相关成语
- 功高盖世:与“功盖天下”近义,均强调功绩卓绝。
- 功高震主:侧重功劳过大引发君主忌惮,含警示意味。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续玄怪录》《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济并聚不亢才貌两全汊港笞靳敌寇第一号动因耳管凤尾绫符繻供职棺材穣子官物贵私孤豚腐鼠核勘换亲或时叽咕近侧井冈山会师敬迓金溪浸毓逵门苦焦里程计灵葩历说露版马腹逃鞭梅关面临面面圆到命馆泥色清商怨裙屐软揣揣闪榆少杀声闻世利狮子头手作竦论嵩室俗纷夙贼淘金热天启威赫赫偎红倚翠伟绩丰功危惧五斗子纤掌效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