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望的意思、四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望的解释

[look around] 四顾

四望无人

详细解释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贾公彦 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孙诒让 正义:“ 陈寿祺 云:‘山川之祭, 周 礼四望, 鲁 礼三望。其餘诸侯祀竟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瀆。《礼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望祭山川岂可舍此有五岳四瀆等,则四望非限以四事,乃谓四方之望也……’案: 陈 説是也。四望者,分方望祭之名,通言之,凡山川之祭皆曰‘望’,於山川之中,举其尤大者别祭之,则有四望。天子统治宇内,则四望之祭,亦外极四表。”按, 郑玄 注以五岳、四镇、四渎为“四望”。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之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川四望,国之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四望於是莫脩,八神以之无主。”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望”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动词性释义 指向四方远眺或环顾的动作,常用于文学场景描述。《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本义为“眺望四方”,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四望无山川之蔽”,形容视野开阔无遮挡。唐代李白《赠僧崖公》诗句“四望明霞川”亦沿用此义,体现古典诗词对空间感的营造。

二、名词性释义

  1. 四方景观:指代四个方向可见的景物。《辞源》解释为“四方之景”,如《汉书·礼乐志》记载汉代祭祀时“四望之坛”对应天地四方的仪式空间。
  2. 地理名称:古时特指特定方位的地域,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及春秋时期“四望”曾作为诸侯国分界的地理标识。

三、天文术语 《中国天文学史》考证其为古代星象观测术语,指代二十八宿中划分四方星区的观测体系,与“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存在文化关联。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兼具实用功能与诗意表达,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象空间指向到抽象文化符号的转化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四望”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动词含义
    指向四方眺望,表示视野开阔的观察动作。例如《楚辞·九歌·河伯》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王粲《登楼赋》中“登兹楼以四望兮”等文学场景均体现此意。

  2. 古代祭祀礼仪
    指周代天子对四方山川神灵的遥祭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贾公彦注疏解释为“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可见其作为国家重大祭祀活动的地位。

二、延伸含义

  1. 指代祭祀对象
    扩展为被祭祀的四方山川神灵,如《隋书·礼仪志》提及“祀星辰,祭四望”,唐代杨炯称四望为“岳渎之神”。

  2. 地理名称
    历史上曾作为山名使用,如青海乐都县、江苏南京市西北、湖北随县等地均有“四望山”。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多保留“环顾四周”的本义,例如秦牧《泰山日出》中“举目四望”的描写。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历史地理及现代文学用例。若需更深入考据,可查阅《周礼》《楚辞》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时奥趣八达岭宝髻冰兢舶趠风拨火棒参怀残刻村居村人寸丝不挂胆大如斗道果导仗驔步奠竁杜学房祠匪妓府上光示关楗过摩害忌含弘会非尖串简椠奸铸劫尘解释季孙揪痧枯矾鸾情露薤满饮民部能力逆天飘扬浅人谦套秦公子侵噬穹形染物尸臣手到拈来爽伉松刺坦荡徒搏挖垫未了缘问事杖雾气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