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偶对的意思、偶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偶对的解释

指诗文的对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多矣。”《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 魏 、 晋 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誥之指归, 迁 、 雄 之气格,不復振起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偶对是汉语复合词,由“偶”与“对”两个语素构成,需从字源、语义演变及现代用法三个层面解析其含义:


一、字源解析

  1. 本义指用土木制成的人像(《说文解字》:“偶,桐人也”),引申为“双数”(与“奇”相对),如《周易》阴阳观念中的对立统一。后衍生“匹配”“成对”义,如《礼记·曲礼》“偶坐不辞”指与人并坐。

  2. 甲骨文象形为双手持物相对(《甲骨文字典》),本义为“应答”,后扩展为“相配”“对称”,如《诗经·大雅》“帝作邦作对”,指建立邦国匹配天命。


二、现代汉语核心义项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语言学研究成果,偶对包含三层含义:

  1. 成对事物

    指天然或人为形成的对称组合,如“楹联中的偶对工整”,强调结构上的呼应关系。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68页

  2. 诗文对仗

    特指诗文中字数、词性、平仄相配的修辞形式。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构成经典偶对。

    来源: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3. 数学概念

    在离散数学中表示有序元素对(如坐标点),如笛卡尔积定义“所有可能偶对的集合”。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偶对”条目


三、语义演变脉络

从先秦“人偶”到中古“配对”义(《世说新语》“潘岳妙有姿容,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至唐宋诗词格律化后成为专业术语。现代汉语中,“偶对”的数学定义进一步抽象化其“成双”本质。

例证: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偶对”词条,引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说明古文中的对仗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偶对”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语含义(形容人际默契)

  1. 基本含义
    指夫妻或情侣之间相互配合、呼应的默契关系。

    • “偶”指伴侣中的一方或相互配合的人,“对”强调呼应协作。
    • 例句:他们夫妻俩真是偶对,无论做什么都能互相支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亲密关系中的和谐状态,如共同生活、工作协作等场景。


二、文学术语(诗文对偶)

  1. 基本含义
    指诗文创作中的对偶修辞手法,即通过字数、结构、平仄等对称增强表达效果。

    • 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提到“章句偶对”,强调对仗工整。
  2. 历史背景
    魏晋以后,骈文盛行,文人多注重偶对技巧,《旧唐书》曾批评过度拘泥对偶的文风。


可通过查看来源,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爱戴败醯柏油卑服变悔鼻峯弊害薄海操弦插关儿嘲摈持学春讯戴鳌打离婚丹青树道达蝶化垩本恩命風淚眼风雅颂孚尹俯瞩槁衲冠族谷董羹熇赫横艾禾坪合埶红茸湟潦华曜加劲紧迫九坎挤臧坎鼃蛞蝓两当铠两晋灵武淋头盖脑柳棉埋剑泥融觉暖袖乔迁穷思极想曲衷髯参军冗绊耍花样塔墩叹悒铦钩小叙溪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