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ust] 〈方〉∶粘东西干后牢固地附着在别的东西上
瞧,浆糊都嘎巴在你袖子上了
(1).象声词。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2).方言。附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糨糊等。如:衣裳上还有粥嘎巴儿。
(3).方言。黏的东西干后附在器物上。如:饭粒都嘎巴在锅底上了。
"嘎巴"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拟声词(读音:gā bā)
形容物体突然断裂或撞击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例:树枝被雪压得嘎巴一声断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09页(商务印书馆,2016)。
二、名词(读音:gá·ba)
指附着在物体表面的干涸黏稠物(如粥、浆糊等凝结的块状物)。
例:衣服袖口沾了一小块嘎巴。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卷(中华书局,1999)。
三、动词(读音:gā·ba)
方言中表示黏稠物干结后附着于物体表面。
例:米饭嘎巴在锅底了。
来源:《北京方言词典》(北京出版社,1985)。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许宝华,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1999.
陈刚. 《北京方言词典》. 北京出版社,1985.
“嘎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发音和语境不同有所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黏性物质干后附着于物体表面
指粥、浆糊等液体或半固体干涸后粘在器物上。例如:
“饭粒嘎巴在锅底上。”
“胶水嘎巴后无法使用。”
部分方言中还可指衣物上的干渍(如“衣裳有粥嘎巴儿”)。
特定方言中的引申含义
在武汉等地方言中,可形容人“不通人情世故”或“性格夹生”(),但此用法较罕见。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和方言用法,若需更详细的地域性解释,建议参考方言研究资料。
白干搬兴废保险公司宾远惨羞宸翰赤贫刁斗貂文顶篷东方将白而还分春风骊蜂屯風指脯修感时公会钩针瓜戍毂交蹄劘寒瘠寒蓑蒹葭倚玉佳壻介绍金铭赳螑科出旷世逸才两亩地帘子流泉鸬鷀瘟旄麾敏快逆笔牛酥弄管调弦皮鞵噗嗵起家秦醉劝戒全用少共国际神宇死标白缠蒐苗谡尔溯流徂源缩项鱼跳蹬停儅纨素卧雪闲深胁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