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峭涧的意思、峭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峭涧的解释

《韩非子·内储说上》:“ 董閼于 为 赵上地 守,行 石邑 山中,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 董閼于 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后因以“峭涧”喻严刑峻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刑书原於 子产 ,峭涧起於 安于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峭涧”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字面意义
    字面指险峻的山涧,其中“峭”形容山势高陡(如“峭壁”),“涧”指山间流水形成的深沟(如“溪涧”)。两字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陡峭深邃的山涧。

  2. 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的典故:赵国官员董閼于巡视石邑山时,见深涧险如高墙,询问当地百姓是否有人或牲畜跌落,得知无人敢靠近。他由此悟出“严法使人不敢犯”的道理,感叹:“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

  3. 比喻意义
    后世以“峭涧”借代严刑峻法,强调法律应如险涧般具有威慑力,使人因畏惧后果而不敢触犯。例如唐代刘肃在著作中引用此典,喻指治国需法度森严。

该词通过自然险境的意象,隐喻法律制度的不可逾越性,体现了法家思想中“以刑止刑”的治理理念。现代使用中,这一词汇多出现于文学或历史讨论,日常口语中较少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峭涧》的意思

《峭涧》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陡峭的山谷或深峡。在描述山脉地貌时,常用来形容险峻的山间峡谷。

拆分部首和笔画

《峭涧》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字旁)和氵(水的偏旁),它们分别代表着山和水。《峭》字的笔画数为11画,而《涧》字的笔画数为13画。

来源和繁体

《峭涧》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它们的繁体形式分别为「嶠」和「澗」。在繁体字中,「嶠」强调了山峰的高耸,「澗」则形容了流水的清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峭涧」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曾经使用过的写法有「陗淺」等。这些古代写法在形状和结构上与现代字形有所差异,但仍代表相同的意义。

例句

1. 登上山顶,俯瞰着峭涧中的溪水,景色美不胜收。

2. 在穿越峭涧时,需要格外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深峭、险峻、峻岭、山涧。

近义词:峭壁、悬崖、峰壁。

反义词:平原、坦途、缓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