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讲的意思、朝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讲的解释

(1).谓法师在早课、晨参时讲开示。 唐 无可 《送契公自桂阳赴南海》诗:“中餐 湘 鸟下,朝讲海人来。”

(2).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明史·毛纪传》:“郊祀毕,请勤朝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讲是汉语中的历史政治术语,特指古代帝王与大臣在朝廷上研讨经史、商议政事的制度性活动,尤以明代经筵制度为典型。其释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朝堂讲论

    指帝王临朝时与文武官员共同研讨儒家经典或治国方略,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帝王听讲官讲解经史 ”。

    例:明代定制“春讲”“秋讲”,皇帝率百官听翰林官讲授《四书》《通鉴》等。

  2. 经筵制度专称

    在明代文献中,“朝讲”专指经筵日讲制度,包含“大经筵”(每月大型御前讲座)与“小经筵”(每日讲读),如《明史·职官志》载:“经筵讲官,掌进读经史,讲释经义”。


二、历史制度解析

  1. 时间与流程

    • 大经筵:每月逢二(初二、十二、廿二)举行,仪式隆重,皇帝亲临文华殿,百官侍班。
    • 日讲:每日晨进行,规模较小,以研讨实务为主,如万历朝张居正曾为神宗日讲《资治通鉴》。
  2. 政治功能

    表面为学术活动,实为君臣议政平台。讲官常借经典阐释谏言时政,如嘉靖朝讲官徐阶以《尚书》“君臣交儆”之论规劝皇帝。


三、文化意义

“朝讲”制度体现了儒家“以学术导政治”的理念,将经典研习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其衰落亦反映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博弈,如明中后期皇帝屡罢经筵,成为政治怠惰的象征。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张廷玉. 《明史·职官志》[M].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朱鸿林. 《明人著作与生平发微》[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 赵克生. 《明代国家礼制与社会生活》[M]. 中华书局, 2012.
  5. 樊树志. 《晚明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网络扩展解释

“朝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宗教场景中的用法
    指法师在早课或晨参时为信众进行开示、讲经。这一用法在唐代文献中出现,例如唐诗《送契公自桂阳赴南海》中提到“朝讲海人来”,描绘了清晨讲经的场景。

  2. 宫廷场景中的用法
    指官员在早晨向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属于古代帝王教育的制度。例如《明史·毛纪传》记载“郊祀毕,请勤朝讲”,强调皇帝需重视晨间学习。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败道扁巾搏获彩霓惨劫茶匙鄽郭车轝穿凿村子大寰打吭吭达通地蛋迭棋肥皂泡冯恃高气革薄攻瑕索垢贯跤孤国规度告朔饩羊何足挂齿坏微黄爵旌劳井中求火霁雾跼天撩斗林寒洞肃搂伐罗纹纸买办美除氓智面有难色辟奠前纪弃约瑞符纱幮羶腥霎时神比射牛衰杖爽当属于恫瘝在抱头半天,头半天儿媮生托肺腑诬引鲜翠象寄译鞮孝理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