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率而服从。亦指顺服。《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孔 传:“佞人斥远之,则忠信昭於四夷,皆相率而来服。” 孙星衍 疏:“蛮夷循服。”《汉书·王莽传上》:“今天下治平,风俗齐同,百蛮率服。”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三:“年穀娄丰,四夷率服。”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 胡 越 贡朝,蛮夷率服。”
“率服”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古籍与现代词典的释义如下:
核心含义
“率服”指众人相率而服从,即群体因信服或权威而共同顺服。常见于描述对君主、德政或强大影响力的归顺,如《尚书·舜典》中“蛮夷率服”,意为边远部族主动臣服。
单字拆解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率服”解释为“对才能或行为的钦佩”,但此释义缺乏广泛古籍支持,可能与“叹服”“折服”等词混淆,需谨慎参考。
文学/历史领域:多用于描述政权威望、文化影响力导致的群体顺服,如“德政所至,万民率服”。
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常见于文言文或历史论述。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尚书》《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参考、3)。
《率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快速地使人心服、服从。
《率服》这个词的部首是⺈(肉)和⺼(月),总共有6个笔画。
《率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年》一章中:“有虎斗于縣侯(侯官)之門(门)。” 縣侯称为晋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所以縣侯的门卫职责是保护縣侯的安全。这里的“縣侯门”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官方机关大门。有一次有只老虎闯入了这个门,门卫的官员见到后十分害怕,但依然紧盯着老虎,坚决没有后退的意思。最终,通过一名族人宣讲国家政策,动员他们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将老虎驱逐出去。老虎被逐出后,族人纷纷表示对门卫的敬佩和感激,并向他“率服”。
《率服》的繁体字是「率伏」。
在古时候,「率服」的写法为「率﨑」,其中的「﨑」是一个特殊的古代字体,表示奉迅速,快捷地服从。
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使下属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率服》之情。
服从、服气、服众、服役、服侍
顺从、听从、顺服、服从、遵从
抵抗、违抗、反抗、不服从、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