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魏郑的意思、魏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魏郑的解释

指 唐 魏徵 。 魏徵 封 郑国公 ,故称。 元 耶律楚材 《读唐诗有感复继张敏之韵》:“主上 贞观 圣,官僚 魏郑 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魏郑"并非现代汉语词典中独立收录的词条,它是一个历史性的合称,特指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1. 魏:指魏徵(580年-643年)

    • 字源与基本义: “魏”本义指古代宫门上的台观,引申为高大、独立的样子(《说文解字》:魏,阙也,宫门双阙巍然高大,故曰魏魏)。作为姓氏或国名(如战国七雄之魏国、三国之曹魏)使用广泛。
    • 人物指代: 这里特指魏徵,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最重要的谏臣之一。他以其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著称,对唐太宗的政策制定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誉为“一代名相”、“人镜”。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
  2. 郑:指郑国公 房玄龄(579年-648年)

    • 字源与基本义: “郑”本义指古国名(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后主要用作姓氏或地名(如河南郑州)。在古汉语中,“郑”也有郑重、严肃之意(《说文解字》: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
    • 人物指代: 这里特指房玄龄。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最重要的谋臣和宰相之一,因功被封为郑国公(故常称“郑国公”或简称“郑”)。他善于谋划,精于政务,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

“魏郑”合称的含义: “魏郑”作为合称,专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两位核心辅弼大臣——魏徵和房玄龄(郑国公)。他们代表了唐太宗朝堂上两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因此,“魏郑”并称,象征着唐太宗统治集团中“诤谏”与“实干”的完美结合,是“贞观之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后世常以此并称来概括和赞颂贞观时期君臣相得、政治清明的局面。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魏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指代唐代名臣魏徵

  1. 来源与含义
    “魏郑”是唐代著名谏臣魏徵的别称。因魏徵被封为“郑国公”,后人常以封地简称尊称其为“魏郑”。例如元代耶律楚材的诗句“官僚魏郑良”即指魏徵的贤能。

  2. 历史背景
    魏徵是唐太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以直言进谏著称,其事迹多见于《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等文献。他与唐太宗的君臣关系被视为古代政治典范。

二、作为成语的争议性解释

部分资料(如、4)提到“魏郑”为成语,形容“犹豫不决”,并附会战国时期魏国与郑国的战争故事。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或主流辞典,可能为现代网络误传,需谨慎对待。

三、使用建议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来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魏徵传》或《贞观政要》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花按劳付酬边鄙鞭警禅坐踳缪麤疏大义反北反掩句萌鬼魅伎俩古邈疾斗洁虔浄境巾机纠错开叉郎星劳成犂牛骍角龙蟠虬结论谥落后来履足差肩马甲袋抢滩挈妇将雏戚戚秋放悫励认知科学软丢答撒颩尚字沙咤利升科生气蓬勃生育沈吟未决设斋拾翠人识俊水烟熟研嗣主松籁索空潭壑阗溢通箇頽墉外罗院嵬然不动畏天悯人紊斁五明囊小军鼓遐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