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籍的意思、朝籍的详细解释
朝籍的解释
在朝官吏的名册。 唐 陆龟蒙 《书<李贺小传>后》:“ 长吉 夭, 东野 穷, 玉溪生 官不挂朝籍而死。”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铭》:“惟公负天才,得高第,復见 范鲁公 、 赵相国 为之引掖,而不登朝籍,终于畿令,岂非命歟?” 明 李东阳 《同年祭倪文毅公文》:“跡谢朝籍,魂归江乡。”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 三川 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词语分解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 籍的解释 籍 í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登记:籍没(?)。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
网络扩展解释
“朝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文献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朝籍(拼音:cháo jí)指在朝官吏的名册,即记录朝廷官员姓名、职位等信息的官方册籍。其中:
- 朝(cháo):指朝廷,与“野”相对,表示中央政权或君主统治时期;
- 籍(jí):指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
二、文献例证
- 唐代陆龟蒙在《书<李贺小传>后》中提到“玉溪生官不挂朝籍而死”,说明未列入朝籍者不属正式官员。
- 宋代王禹偁《著作佐郎鞠君墓碣铭》中感叹“得高第,复见引掖,而不登朝籍”,反映朝籍是官员身份的重要标志。
- 陆游诗句“虽言解朝籍,尚予待祠俸”则描述了官员脱离朝籍后的状态。
三、相关用法
- 反义概念:与“朝籍”相对的是未入仕或隐退状态,如“阙下无朝籍”(姚合诗)表达未入仕途。
- 历史背景:古代官员需通过科举、荐举等途径才能“挂朝籍”,成为正式在编官吏,这一制度体现了封建官僚体系的管理方式。
四、总结
“朝籍”一词多用于唐宋文献,既是古代职官制度的体现,也承载着文人对仕途的感慨。若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新唐书·百官志》等职官类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朝籍(cháo jí)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朝廷的人员名册”或“朝庭的成员名单”。在古代中国,朝籍通常由朝廷或统治者记录,用于管理和确认朝廷的官员身份和职务。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朝籍》的拆分部首是“⺮”(zhú)和“米”(mǐ),分别位于它的左右两边。根据正式的部首分类,字形中的“⺮”属于“竹部”,而“米”属于“米部”。通过拆分得到的部首可以帮助我们查找字典中的字头,从而更好地理解字的意义与构成。
来源:
《朝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王朝时期。在古代,朝廷是统治者办公和决策的场所,朝廷的成员则是执行政务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员,他们的名册就被称为朝籍。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历代王朝,用于规范和管理朝廷的人员。
繁体:
《朝籍》的繁体字为「朝籍」,形状和简体字基本一致,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稍有差异。在繁体中,「朝籍」的线条更为复杂与繁琐,但整体意义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朝籍》这个词的古时候写法并无特殊记载,但可以推测其书写可能沿用了古代的书写规范。在古代书法中,字的形态和结构有所变化,但意义大致相同。
例句:
1. 因为个人品德不合格,他被从朝籍中除名。
2. 朝籍是评定官员身份和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组词:
朝廷、名册、官员、身份
近义词:
名册、官员花名册、人事名单
反义词:
非朝籍、庙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老班荆道故保不准伧父穿心促拍登高点翳堤阏独院儿恩谊覆理肤知灌溢函工豪分坏包儿毁化键盘乐器贱胚警戒色敬中肌粟军哄俊雄罝罔客观事物块片鑪捶轮铡庙寝密理闹标啮嚼否极泰来批拉千峰万壑乔做衙侵刻穹阊虬盘确证日林国入乡问俗三足乌身强力壮食日万钱首善疏卤松栋云牖投机取巧头鱼宴土处頽俗危岫险傲笑电髇儿谢豹忻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