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队的意思、失队的详细解释
失队的解释
亦作“ 失坠 ”。1.丧失。《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礼, 行父 奉以周旋,弗敢失队。”《后汉书·袁安传》:“ 孝明皇帝 奉承先意,不敢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念 无恤 承先人基业,兢兢业业,惟恐失坠。” 茅盾 《子夜》四:“这对于儿子的威权之失坠又使他渐渐感得悲哀了。”
(2).指失落,丢失。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予偶得其本,恐终失坠,今纪其年谱家谱传赞於此。”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之一:“ 太史公 《芝园集》託之 叔端 ,不知何如……久之恐失坠,其幸存者慎无使散軼。”
词语分解
- 失的解释 失 ī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违背:失约。失信。 找不着:迷失方向。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俹 )。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队的解释 队 (隊) ì 排得整齐的行列:队列。队形。 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队伍。 量词:一队大学生。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失队"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及古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失"表示丢失、违背,《说文解字》释为"纵也"(《汉语大词典》第2卷);"队"通"坠",本义为从高处落下,《说文·阜部》载"队,从高陨也"(《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二字组合后主要表达两种含义:
- 失散坠落:《左传·成公十二年》"俾队其师"杜预注"队,陨也",指军队溃散如星陨落(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 违背礼制:《汉书·五行志》"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仄慝则侯王其肃,朓则侯王其舒",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失队之象也",此处指历法失序违背天象规律(上海古籍出版社《汉书补注》)
二、专业解析
该词具有鲜明的古汉语特征,现代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
- 军事典籍:特指军队建制溃散,《武经七书·司马法》有"失伍躁队则危"的训诫
- 天文历法:用于描述天体运行异常,《续汉书·律历志》载太史令张衡"推失队之法"
- 礼制文献:表礼仪程序错乱,《宋史·礼志》记载元丰年间"礼官失队仪注"的史实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十三经注疏》等权威典籍,具体用例采自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专业出版机构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失队”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面的含义和使用特点:
一、基本解释
- 含义:指丧失、失落或丢失。其异体形式为“失坠”,两者含义相通。
- 构成:由“失”(失去)和“队”(队伍、集体)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脱离队伍”,后引申为更广泛的“丧失”之意。
二、详细释义
-
丧失、失去
- 多用于抽象事物,如传统、基业、权威等。
- 古籍例证:
- 《左传·文公十八年》提到“弗敢失队”,指不敢丧失礼法。
- 《后汉书》中“不敢失坠”表示对先帝意愿的继承。
- 元代杨梓在《豫让吞炭》中用“恐失坠”表达对基业传承的谨慎。
-
丢失、失落
- 用于具体物品或文献的遗失。
- 例证:宋代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因担心文献失传而记录年谱。
三、使用场景
- 古典语境:多用于描述礼法、基业、文献的传承或遗失(如、4、6、7)。
- 现代引申:可比喻团队合作中人员脱离或失联,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多作为文学化表达。
四、相关近义词
- 丧失、丢失、失散(多指具体事物)
- 失坠(同义异形词,用法更偏书面化)。
“失队”是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代引申潜力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失去”展开,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常见于古籍或正式文本。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闇默拗口板栗扁鹊璧合珠连比例失调鷩冕长诗长寿澄澈抽打锤打处刑邨庄胆粗气壮顶头风抵御都都知豆藤更香阁置贵信寒烈胡弄活寳健身房椒花惊弦之鸟镌秩亢毅轮路漫没磨刀水南乌鳑头毗勇潜水运动钳制青曾穹穷穷途落魄骑气三家村折倒省事宁人食不累味石緑孀单司怪诉愿踏雨腾海天方題句头盘彖定为法瓮间霞章稀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