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的意思、折肱的详细解释
折肱的解释
(1).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参见“ 三2折肱 ”。
(2).犹折节。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京师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参见“ 折节 ”。
词语分解
- 折的解释 折 ē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合搭装 折 é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幼年死亡:夭折。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
- 肱的解释 肱 ō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肱骨。曲肱两枕。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肱之臣。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折肱”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比喻经验丰富,久经磨练
- 核心含义:通过多次实践积累深厚经验,常与“三折肱为良医”这一典故关联。例如《左传·定公十三年》提到“三折肱知为良医”,指多次折断手臂后能总结治疗经验,成为良医。
- 引申应用: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用“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说明医术需实践积累。
2.指代“折节”(降低身份或改变志向)
- 在唐代韩愈《送孟秀才序》中,“折肱”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时需调整姿态,如文中“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
3.古代法律用语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中的“逾垣者折肱”指违法者将受法律制裁,此处“折肱”象征刑罚。
补充说明
- 现代用法:如今“折肱”多用于第一层含义,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例如形容某领域专家“久经折肱”。
- 相关成语:“三折肱为良医”仍被引用,表达实践出真知的哲理。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典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折肱
《折肱》是一个含有象征意义的成语,它指的是舍身救义,不惜献出自己的手臂来保护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折肱》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手,并且具有6画;右边的部首是肉,并且具有4画。
来源
《折肱》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描述了春秋时期的庄辅护送商人的故事。
繁体
《折肱》的繁体字为「摺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折肱」的字形稍有不同,手的部分呈现出更加形象的弯曲形状。
例句
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手臂折肱,救了那个落入河中的小孩。
组词
勇敢、舍己、牺牲、捐躯。
近义词
舍己为人、舍己救人。
反义词
自私自利、漠不关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