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直的意思、司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直的解释

(1).主正人过。亦指主正人过的人。《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邦之司直”引 王念孙 曰:“直,谓正人之过也……是邦之司直,主正人过。”《淮南子·主术训》:“ 汤 有司直之人。”《汉书·叙传下》:“ 宽饶 正色,国之司直。”《南史·殷冲传》:“ 淳 弟 冲 字 希远 ,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譬则司直立朝,姦回志折。”

(2).官名。指丞相司直, 西汉 武帝 时始置。帮助丞相检举不法。 东汉 改属司徒。 北魏 至 元 沿置,或属廷尉,或属大理寺,掌推按、断刑、治狱等。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三》、《职官七》,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九寺卿少·司直》。

(3).官名。 唐 太子官属,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旧唐书·职官志三》:“﹝东宫官属﹞司直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

(4).当值;值班。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兵子》:“兵子夜司直 通州 仓。凡司直,出入门者,必籍记之甚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直”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信息如下:

  1. 词源与基本含义
    源自《诗经·郑风·羔裘》中“邦之司直”,原指“主正人过者”,即负责纠正他人过失的人,后引申为正直的象征。这一用法在文学中常被引用,如《淮南子》提到商汤以伊尹为司直。

  2. 官职演变

    • 西汉至东汉:汉武帝始设“丞相司直”,隶属丞相府,负责检举官员不法行为;东汉改属司徒,职能类似监察。
    • 北魏至元朝:归属多变,或属廷尉、大理寺,主管案件审理、刑罚执行等司法事务,明代废除。
    • 唐代东宫官制:太子属官“司直”,职责相当于朝廷的侍御史,负责弹劾东宫官员。
  3. 职能特点
    司直的核心职能是监察与司法,包括纠察官员廉政、审理案件、检举不法等,属于中央监察体系的重要角色。

  4. 其他语境含义

    • 日语借用:在日语中,“司直”(しちょく)指司法当局或审判官。
    • 成语典故:“国之司直”出自《诗经》,形容国家中正直的栋梁之臣。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沿革或具体朝代案例,可参考、2、3的文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直

司直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sī zhí。它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聿,总共有8画。

来源

司直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职方司马·司直》一书中,意为监察审查官员的职务。在古代官制中,司直是法官的一种,负责了解民众的诉讼和冤情,保护人民的权益。

繁体

司直的繁体字为「司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司直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其字形为「史直」,表示由史官行直,审查文书记载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例句

1. 司直按照法律公正裁决了这起案件。
2. 据说古代司直的品德高尚,深受人民的敬重。

组词

司直没有常见的常用组词。

近义词

类似于司直的词语包括:审判员、法官、裁判等。

反义词

与司直相对的词语可为:被审查、被告等。

别人正在浏览...

跋来报往北京理工大学秉言敞朗趁怀刀螂点撺丁丁列列丢车保帅帝宇冬大麦返本还源分耗官务鬼出电入龟纱谷犬顾养鼓妖憾怆惛眊交际明星靳狎两谢遴荐黎丘丈人卯不对榫免罢南梆子你侬牛心炙篷索齐贝琪花瑶草庆贺青衿子清途钦悦弃躯岨谷日记簿洒泣山公啓赏一劝众蛇蛟省观失利世运宿名讨暴铁脚通穷推吐徒卒婑媠舞判相嬗相视失色鲜絜谢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