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谯镌的意思、谯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谯镌的解释

责罚贬削。 清 钱谦益 《申比部诗序》:“执政张罗鉤党,毒螯善类,传示风旨,嶷肰不为动,遂受譙鐫以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谯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与基本含义


出处与例句

该词出自清代钱谦益的《申比部诗序》,原文为:

“执政张罗鉤党,毒螯善类,传示风旨,嶷肰不为动,遂受譙鐫以去。”
意为:当权者结党营私、打压良善之士,但申比部(诗中人物)不为所动,最终因此遭受贬谪而离开。


补充说明

  1. 词义解析

    • “谯”:本义为谯楼(城门上的瞭望楼),引申为责备(同“诮”)。
    • “镌”:原指雕刻(如“镌刻”),此处引申为削减、贬斥。
      两字组合后,强调通过责罚达到贬抑的目的。
  2.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镌谯”(juān qiáo),意为“文章意义深远”,但此词序与“谯镌”不同,且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误写或另一独立词汇。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场或文献中的贬谪事件,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谯镌

谯镌(qiáo juān)是一个由谯和镌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谯的部首是讠(言旁), 总共有11画;镌的部首是钅(金字旁),总共有14画。

来源

谯镌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谯是一个古代官职名,在《周礼·地官司寇·谏人司谏谒人仲正司中谏人谏人谏谒人丞司谏宾人谏人谏谒人大夫司谏谏宾人仲长孙司谏谏宾人仲正司谏谏宾人仲长孙司寇》中首次出现;镌原指在金属上刻字刻花,后来也引申为刻写、传世。综合来看,谯镌可以理解为古代官员刻写的名刻。

繁体

谯镌的繁体字为譙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谯的古代写法为藮,镌的古代写法为鐫。如今,这些写法已经较少使用。

例句

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谯镌,展示了当时官员们的文化水平和雕刻艺术。

组词

谯台、谯县、镌刻、镌刻技艺

近义词

碑刻、纪念碑

反义词

破坏、抹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