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学校。均,成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闻祖是编纪事实,以广贤关嘉话者,似为闕典。”
“庠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需结合文献和现代词典综合理解:
基本含义
该词由“庠”和“均”组成:
因此,“庠均”最初指代古代学校的统称,涵盖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引申含义
现代词典中,“庠均”也被解释为成语,形容学校教育质量或学生素质处于平均水平,含一定中性或偏消极色彩。例如描述“学生品德、学业表现普通”或“教育资源均衡但缺乏突出特色”()。
文献例证
宋代周煇《清波杂志》提到“庠均之士”,指代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读书人(),印证其与古代教育体系的关联。
注意: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用于历史文献,多指向古代学校;若用于现代语境,则可能侧重“平均水平”的引申义。
庠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庠”指学校,“均”是平均、均衡的意思。庠均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古代学校的简朴与规模广大。
庠均的部首是“广”,总共有8个笔画。
庠均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大雅·庠序》:“庠序则庠皇求声。”后来,“庠均”成为古代学校的统称。在繁体字中,“庠”和“均”的形状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古字形,古时候“庠”的写法为“广”+“方”,“均”的写法为“土”+“亖”+“军”。这种写法与现代简化字有所区别。
1. 古代的庠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德育。
2. 庠均学堂设有严格的师生关系,学习氛围浓厚。
庠舍(指古代学校的建筑)
庠序(古代官吏的职务名)
学府、学堂、学校
庙堂、宫廷(指朝廷、皇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