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干夕惕的意思、朝干夕惕的详细解释
朝干夕惕的解释
1.谓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本《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词语分解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 夕惕的解释 谓至夜晚仍怀忧惧,工作不懈。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机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夕惕寅畏,若寘渊谷。
网络扩展解释
“朝干夕惕”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zhāo gān xī tì(注意“干”通“乾”,读作gān)
- 字义:
- 朝:早晨;
- 干:通“乾”,意为自强不息;
- 夕:夜晚;
- 惕:警惕、谨慎。
- 整体含义:形容从早到晚勤奋努力、时刻保持谨慎,不敢懈怠。
出处与典故
- 《周易·乾卦》:最早出自“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强调君子应终日勤勉,夜晚自省。
- 历史故事:清代年羹尧曾误将“朝干夕惕”写作“夕惕朝干”,因语序颠倒触怒雍正帝,侧面反映成语的严谨性。
使用场景
- 适用对象:多用于褒奖他人勤勉敬业的态度,如“他工作朝干夕惕,深受领导器重”。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常作谓语,强调持续性的努力与谨慎。
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兢兢业业、夙夜匪懈。
- 文化意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律、勤勉的推崇。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例句,可参考《周易》《红楼梦》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干夕惕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早晨干活,傍晚警惕。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拆分:朝(木)、干(干)、夕(夕)、惕(心)。朝干夕惕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学习了道德与智慧,晚上身心都能得到安慰。
根据繁体字的写法,朝干夕惕的分解部首与笔画是:朝(木,12画)、干(干,3画)、夕(夕,4画)、惕(心,13画)。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朝干夕惕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些许差异。比如“朝”字在古代的写法是朝日出的样子;“干”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象征着勤奋努力的样子;夕字在古代的写法是太阳落山的样子;惕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象征警惕的样子。
朝干夕惕可以用在句子或者短语中,例如:“工作时要朝干夕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早晨勤奋工作,傍晚保持警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在组词方面,朝干夕惕可以和其他成语或者词语搭配使用,例如朝思暮想、朝秦暮楚等,它们都有着“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概念。
朝干夕惕的近义词可以是朝三暮四,意思是指人不坚定,不专一,经常变卦。
反义词则可以是懒散怠惰,意指早晨懒洋洋,晚间也毫无警戒心。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