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五祖的意思、南五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五祖的解释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即 北宋 张用成 (号 紫阳 )、 石泰 (号 杏林 )、 南宋 薛道光 (号 紫贤 )、 陈楠 (号 翠虚 )和 白玉蟾 (号 海琼子 ),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参阅 明 王圻 《续文献通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五祖是道教南宗丹道派系的五位核心传承祖师,指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该称谓源于道教内丹修炼体系的南北分宗,南宗以“先命后性”为修行宗旨,与北宗全真派“先性后命”相区别。

  1. 张伯端(紫阳真人)

    北宋天台人,被尊为南宗初祖,著《悟真篇》阐述内丹理论,主张“性命双修”。其学说融合儒释道思想,奠定南宗哲学基础。《中国道教史》记载,张伯端“开南宗丹法之先河,后世奉为丹道圭臬”。

  2. 石泰(杏林真人)

    张伯端嫡传弟子,继承并发展“金丹大道”,强调“以心炼形”。所著《还源篇》系统论述阴阳五行与内丹关系,提出“神气合一”修炼要诀,被《道藏提要》称为“南宗承前启后之作”。

  3. 薛道光(紫贤真人)

    原为禅僧后转修道,将禅宗明心见性思想融入丹道,主张“顿悟渐修”。其《复命篇》结合禅道,形成独特的“心息相依”法门,《中华道藏》评其“贯通佛道,显南宗兼容特质”。

  4. 陈楠(翠虚真人)

    首创“雷法”与内丹结合体系,推动南宗符箓化发展。所传《翠虚吟》强调“炼形摄炁”,《道教与民间信仰研究》指出其“使南宗修炼术具现实济世功能”。

  5. 白玉蟾(琼琯真人)

    南宋时期集大成者,建立完备的南宗教团组织,著《海琼问道集》完善丹法次第。其“以丹法证道统”思想被《宋元道教史》视为“南宗正统化关键节点”。

南五祖的传承体系在《道门正统》中被列为道教重要支派,其思想对宋元后内丹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代学界普遍将其视为研究宋明道教转型的核心脉络。

(注:文献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道教史》、中华书局《中华道藏》、上海古籍出版社《道藏提要》等权威典籍,具体章节可查阅相关学术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南五祖是道教全真派南宗尊奉的五位祖师,与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相对。他们主要活动于北宋至南宋时期,以内丹修炼为核心,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下是具体解释:

  1. 成员构成
    南五祖包括:

    • 张伯端(号紫阳,984–1082年):浙江临海人,著有《悟真篇》,被视为南宗初祖。
    • 石泰(号杏林,1022–1158年):江苏常州人,传承张伯端之学,著有《还源篇》。
    • 薛道光(号紫贤,1078–1191年):原为僧人后入道,四川阆中人,著有《还丹复命篇》。
    • 陈楠(号翠虚,生卒年不详):广东惠州人,以雷法闻名,著有《翠虚篇》。
    • 白玉蟾(号海琼子,1194–1229年):广东琼山人,南宗实际创立者,著有《海琼白真人语录》等。
  2. 核心思想与贡献

    • 内丹修炼: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理论,主张“先命后性”,即从命功(炼精化气)入手,再修性功(炼神还虚)。
    • 三教合一: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融合禅宗思想解释内丹理论。
    • 世俗修行:提倡“混俗和光”,不要求出家,注重在世俗中修炼。
  3. 历史影响
    南宗与北宗全真道在元代合流,其内丹学说促进了道教符箓派改革,并将内丹引入斋醮仪式,对后世气功学、医学等有深远贡献。

注意:部分资料(如)误将“南五祖”解释为伏羲、神农等上古人物,此为概念混淆,需以道教全真派相关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矮小精悍班妾辞辇栟闾禀姿不长心操揉磨治巢书吃监持危扶颠穿穴逾墙漎然篡虐点缺迪斯尼乐园非地丰大甘霔膏鐧跟踪公有制钩环过眼云烟怳然回颷渐及健节节镇紧追不舍樛流拒马叉子军储鹿胶卖淫嚜杘蟹美异苗木末度莫何弗脑桥盘涉啓椗青云器穷蛤螺秋箭肉袒面缚入合摄居深稳史策食古不化蔬甲速食店偷佞驮梁完保晚香纨质五花杀马无天无日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