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司马光 之园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郊。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独乐园》:“ 司马温公 在 洛阳 ,自号 迂叟 。其园曰 独乐园 ,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 宋 苏轼 有《司马君实独乐园》诗。
(2).泛指名人的花园。 宋 赵如腾 《呈竹湖李端明》诗:“岁时阔会英耆社,风月稀游独乐园。”
“独乐园”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典故和语义延伸两个层面理解,具体如下:
历史背景
独乐园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洛阳所建的私家园林,故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郊。该园因规模较小,与当时其他名园相比显得简朴。
相关文献记载
宋代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描述其“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苏轼亦作《司马君实独乐园》诗,体现其作为文人雅士隐居著述之地的特质。
后世将“独乐园”引申为名士或显贵所建花园的代称,如宋代赵如腾诗句“风月稀游独乐园”即用此意。
部分资料(如低权威性来源)提到该词被用作成语,形容“自私自利、独享其乐”的贬义,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解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扩展说明:司马光在独乐园中完成《资治通鉴》部分编撰,赋予该园林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使其成为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缩影。
《独乐园》是一个成语,意指一个人独自欣赏乐趣,不与他人分享或合作。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愿与他人互动。
《独乐园》的部首是犬和田,拆解成“犬田囗”。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独乐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在繁体字中,它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独乐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汉字的书写发展和变化,所以该成语在古代可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他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像是生活在一个独乐园中。
与《独乐园》相关的组词有:独处、乐趣、园地。
与《独乐园》近义词有:自得其乐、自我感觉良好。反义词可以是:合作、共享乐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