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像法的意思、像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像法的解释

佛教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6*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 清 龚自珍 《支6*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像法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像法"是佛教术语与汉语词汇的双重概念,具体释义如下:

一、佛教历史分期概念 佛教将佛陀灭度后的弘法历程分为三期,其中"像法"为第二时期,指佛陀涅槃后500年至1500年间(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此阶段的特点是佛教教义逐渐形式化,僧众虽能模仿佛陀的外在仪轨,却难以证悟佛法真谛。《俱舍论》记载:"像法之时,像似正法,有教有行,而证果者少",说明此时修行者注重寺院建造、佛像供奉等表相,实际修证水平衰退。

二、汉语词汇释义 在世俗语境中,"像法"指模仿效法的具体规则,见载于《汉语大词典》"像"字条目:"像法,效法之规则"。如明代《农政全书》所述:"凡农事皆需像法天地四时",强调农业生产需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效仿。

三、佛教经典印证 《法华经·安乐行品》明确提出:"如来灭后,于像法中,有比丘菩萨,能持是经者,则为诸佛护念。"印证像法时期仍有坚持正法的修行者。《大集经》则记载像法时代"多造塔寺,坚固吾我",揭示此阶段侧重物质形式建设的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像法”是佛教术语,指佛陀涅槃后佛法演变的三个阶段(正法、像法、末法)之一,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1. 定义与内涵
    像法指佛陀灭度后,与“正法”相似的佛法阶段。此时佛法形式尚存,但教义逐渐被曲解,修行者虽有经典传承和修行实践,却难以证得真正的果位。

  2. 时间范围
    佛教经典对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始于佛陀涅槃后500年,持续约1000年(即佛灭后500年至1500年间)。

  3. 特点与表现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道化讹替”,即佛法表面流传,但本质已变异。具体表现为:

    • 有教:佛经教义仍被传播;
    • 有行:信徒继续修行实践;
    • 无证果:难以达到真正的觉悟解脱。
  4. 历史文献印证
    该词在南北朝至唐宋文献中多次出现,如:

    • 南朝谢灵运《山居赋》提及“说像法之微旨”;
    • 《旧唐书·高祖纪》载“像法流行,末代陵迟”。
  5. 文化影响
    像法概念影响了佛教对历史分期的认知,成为佛教衰落论的重要依据,并衍生出“末法”思想,强调修行环境的恶化。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干碍断暗牖白河並轡长枷超转传踏触类旁通簇生大旅丹白黨官丢魂丧胆豆渣脑筋独个扼亢拊背二传二嫡放锡樊哙冠非谋奋豫富家子国际儿童节回植昏昏沉沉捡押科敷连山落荒而逃萝藦觅便木工逆转偏险纰僻扑臕潜窦如何三皇五帝涩僻神寳勝否石榴室授诵读松液天中之山蓪草蛙鸣文皇无灰木五繇详处鲜滑衔霜小春宵宿奚丢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