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逢霜。 南朝 梁 吴均 《橘赋》:“风賷寒而北来,雁衔霜而南渡。” 南朝 梁 何逊 《咏早梅》诗:“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唐 王勃 《春思赋》:“ 蜀 川风候隔 秦 川,今年节物异常年。霜前柳叶衔霜翠,雪里梅花犯雪妍。”
“衔霜”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字面解释为“逢霜”,即遇到霜冻或与霜相关的情景。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象,例如:
在成语用法中,比喻人具有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源自《诗经·小雅·衔石》中鸟类衔霜的意象,引申为不畏艰险、在困境中坚持的精神特质。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
《衔霜》是一个成语,意思为满脸白霜。形容年纪很老,皱纹已经如霜一般覆盖在脸上。
《衔霜》由两个汉字组成,其拆分部首分别为“衣”和“雨”,分别有5、8画。其中,“衣”的部首是“衣”字本身,“雨”的部首是“雨”字本身。
《衔霜》最早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年老的状态。如今,它常常用于形容长寿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衔霜》的繁体字为「銜霜」。
在古时候,衔霜的写法稍有不同。可以写作「衘霜」,但现在这个写法已很少使用。
1. 他已经年过八旬,满面皱纹,真是一位衔霜老人。
2. 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一点也看不出他已经衔霜。
脸衔霜、寿比南山、年高望重、白发苍苍等。
白发苍苍、年高望重、古稀之年。
青春年少、蓬头垢面、少年痴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