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霜的意思、衔霜的详细解释
衔霜的解释
犹逢霜。 南朝 梁 吴均 《橘赋》:“风賷寒而北来,雁衔霜而南渡。” 南朝 梁 何逊 《咏早梅》诗:“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唐 王勃 《春思赋》:“ 蜀 川风候隔 秦 川,今年节物异常年。霜前柳叶衔霜翠,雪里梅花犯雪妍。”
词语分解
- 衔的解释 衔 (銜) á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
- 霜的解释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专业解析
衔霜的汉语词典释义
“衔霜”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字面义:
- 衔: 本义指“含在嘴里”,引申为“包含”、“承受”、“连接”之意。
- 霜: 指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常象征寒冷、严酷、高洁或白发。
- 组合义: 字面上可理解为“含着霜”、“承受着霜寒”、“与霜相连”。这描绘了一种直接接触或承受严霜侵袭的状态或景象。
-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主要用法):
- 承受严寒/恶劣环境: 这是“衔霜”最核心的引申义。它形象地描绘了植物(尤其是耐寒花卉如梅花、菊花)或人在严酷环境(如寒冬、逆境)中顽强生存、傲然挺立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例如,梅花常被描述为“衔霜当路发”,突出其凌寒独自开的品格。
- 象征高洁与坚贞: 由于霜的洁白和寒冷常与高洁、清冷、不屈的品质相联系,“衔霜”也常用来象征人物或事物具有高尚纯洁、坚贞不渝的节操,不畏艰难险阻。
- 形容白发或衰老: 霜色洁白,故有时也借“衔霜”来暗喻头发花白,带有年华老去或历经风霜的意味。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的权威工具书,对“衔霜”的解释侧重于其承受霜寒的意象,常用于描绘耐寒花木(如梅)或象征坚贞品格。其释义体现了该词在古典文学中的典型用法。(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在解释“衔”字时,列举了“包含”、“连接”等义项,为理解“衔霜”中“衔”的“承受”、“与…相连”之意提供了基础。同时,该词典对包含“霜”的词语(如“霜鬓”)的解释,有助于理解“霜”的象征意义。(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 古典文学作品例证: “衔霜”一词多见于古典诗词赋中,用以营造意境或托物言志。例如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梅花落》名句:“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虽未直接用“衔霜”,但“霜中作花”的意境与“衔霜”高度契合,后世诗人如唐代张九龄等常化用此意。这些文学作品是理解“衔霜”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直接依据。(来源:历代诗词文集,如《鲍参军集》、《曲江集》等)
网络扩展解释
“衔霜”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字面解释为“逢霜”,即遇到霜冻或与霜相关的情景。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象,例如:
- 南朝梁·何逊《咏早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梅花在霜雪中绽放)
- 唐·王勃《春思赋》:“霜前柳叶衔霜翠”(柳叶带着霜露依然青翠)
二、引申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比喻人具有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源自《诗经·小雅·衔石》中鸟类衔霜的意象,引申为不畏艰险、在困境中坚持的精神特质。
三、使用语境
- 自然描写:多用于诗歌中描绘秋冬景物,如雁群南飞、寒梅傲霜等场景。
- 品格象征:作为成语时,常形容人的顽强意志或高洁品格。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包吞测绘炒铁赤轩躇蹈翠鬣诞生得不偿丧跌岔地球同步轨道多力恶宾改授该天高人一筹勾兑国家贺善护工虎柝交待嘉植解词解劳鸡毛报紧闭矜庄空档乱国落瓠谋夫囊辎鸟毳齧臂盟逆孽拗性蒲席钱谦益青旋旋跂息岂有此理认死理日角龙庭狨鞯韶年沈从文士儒收工收科耍贫嘴刷选淑貌倏鱼庶玉讨分上霆策违叛无生之谛歇欻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