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
(2).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
(3).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4).见“ 连山眉 ”。
连山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古易学典籍 《连山》为中国古代"三易"之首,与《归藏》《周易》并称。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该典籍以艮卦为始,取象"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体现上古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郑玄注疏指出:"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说明其哲学体系建立在山岳崇拜基础上。
二、地理形态特征 《汉语大词典》释义"连山"为"连绵的山峰",特指山势相连的地理景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即是对此种地貌的文学化表达,反映汉语词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概括能力。
三、行政区划名称 现代汉语中"连山"作为县级行政区专名,特指广东省清远市下辖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该地因境内黄连山得名,据《广东通志》记载,明代已设"连山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县。
四、道教文化符号 《云笈七签》等道教典籍中,"连山"被引申为修炼术语,喻指人体经脉贯通如山脉相连。这种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化增值过程,形成独特的宗教哲学意涵。
注: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来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收录的《周礼注疏》《广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通志》等权威典籍。
“连山”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连山》是中国古代“三易”之一,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卜》,与《归藏》《周易》并称。其特点是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取“云气出内于山”之意命名。据传为天皇氏所创,但内容已失传,成为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连山”既承载古代文化内涵,又用于自然描写与文学表达,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白兽门把卷抱薪救焚倍德被枕贬辱闭禁比义部长会议参赞缠带唱和巉崪钞撮祠祀丹翘忉利钉头磷磷阿其那发赀费舌蜂出并作黼纯富堪敌国甘波管总蛊废还径红螺盏宏爽晦昧魂不着体匠郢靖言金黄浸渊空谷传声扣剑垒石蜊黄厉精图治灵骨戮挞毛毳没命明迷明名木星上行内涵内倾骈字容标扫头商调使主守节诿属雾阁云窗降龙衔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