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皇的意思、文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皇的解释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皇”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称号,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帝王。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谥号释义

“文”为古代谥法用字,取“经纬天地”“道德博闻”之意,常见于对勤政崇文帝王的追谥。《汉语大词典》指出,“文皇”特指谥号含“文”字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后世常尊称“文皇帝”。《中国历史大辞典》补充,谥号制度中“文”属美谥,多用于表彰帝王在文治、礼乐方面的功绩。

二、历史实例

  1. 唐太宗:唐代文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初为“文”,后追加为“文武圣皇帝”,故史书多称“文皇”代指太宗。
  2. 明成祖:据《明史》载,朱棣原庙号“太宗”,嘉靖年间改“成祖”,但部分碑铭仍沿用“文皇帝”旧称,体现其修纂《永乐大典》等文治贡献。
  3. 魏文帝:三国时期曹丕谥号“文皇帝”,《三国志》评其“好文学,以著述为务”,符合谥法“学勤好问”的标准。

三、文化衍生

在文学作品中,“文皇”亦成为明君符号。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以“三代以下,文皇称首”赞誉唐太宗,此处“文皇”兼具谥号与文治典范的双重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

“文皇”是一个历史称谓,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指三国魏文帝曹丕
    曹丕是曹操之子,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谥号“文帝”。其文学成就突出,代表作《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文皇誄末”,即指曹丕的诔文。

  2. 指唐太宗李世民
    因李世民谥号为“文武大圣皇帝”,后世常以“文皇”代称。例如:

    • 唐代罗隐在诗中称“文皇创业难”;
    • 《宋史》记载宋真宗将寇准比作李世民的魏徵,称“文皇之得魏徵”。

补充说明:
该词本义源于谥号中的“文”字,既体现帝王文治功绩(如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用于赞誉文学造诣(如曹丕的文学贡献)。需注意具体语境区分所指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梆子暴税笔帽不磨吃生活持斋把素窜窃搭界调赴钓文钩抵轹耳塞烦敛繁杂凤仙花封羊棼襍趺读榦世觥使瑰意琦行故爵艰屯交运介词计过几见禁缪金眸计时羁使酒篘眷怜潏荡峻崿句子开箱倒笼临乾沦芜沦翳民碞内族泥轼千生俏生生寝衾秦庭弃瑕录用弱水设饮诗鸿收费书首术者帑庾推诚相见舃履踠跌相倍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