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身贱体的意思、卑身贱体的详细解释
卑身贱体的解释
(1).谓俭约勤苦。《韩非子·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卑身贱体,夙兴夜寐,称述往古,以厉主意。”
(2).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説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亦作“ 卑身屈体 ”。 宋 叶适 《荐举》:“方其人之未得出乎此也,卑身屈体以求之,僕隶贱人之所耻者而不耻也。”
词语分解
- 卑身的解释 .犹言低身、屈身、伏身。《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甚且不通语言,长跪服事,或且卑身执役,呵叱生杀惟贵族命,虽圣贤豪英不能免焉。”.指谦
- 贱体的解释 .谓降低自己的身分地位。《韩非子·说疑》:“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心白意。”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説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谦称己身。 明
专业解析
"卑身贱体"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常用来形容人刻意放低姿态以达成某种目的。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卑身
“卑”意为低下、卑微,“身”指自身或身份。合指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
《汉语大词典》释“卑”为“地位低微”,引申为“谦恭”。
-
贱体
“贱”表轻视、贬低,“体”指身体或行为。合指轻贱自身言行以示顺从。
《古代汉语词典》注“贱”含“自谦”之意。
二、成语释义
- 本义:通过自我贬抑的姿态表达谦卑或顺从。
- 引申义:为达成目的(如讨好他人、保全自身)而刻意隐忍退让,甚至放弃尊严。
《汉语成语大辞典》强调其“屈己从人”的动机性。
三、典籍用例
-
《史记·货殖列传》
“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以适主心。”
→ 描述商人以谦卑姿态迎合权贵*。
-
《汉书·王莽传》
“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卑身贱体以治民。”
→ 王莽通过自降身份博取民心*。
四、文化内涵
该成语折射中国古代社会尊卑秩序与生存策略的关联:
- 儒家伦理:符合“卑己尊人”的礼教规范(《礼记·曲礼》)。
- 政治智慧:在权力结构中,放低姿态可避祸或谋利(如范蠡、张良的处世之道)*。
五、现代应用
今多用于两类语境:
- 褒义:形容谦逊务实(如“他卑身贱体深入基层调研”)。
- 贬义:批评丧失原则的讨好行为(如“卑身贱体攀附权贵”)。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 朱祖延. 《汉语成语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02.
- 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 班固. 《汉书·王莽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网络扩展解释
“卑身贱体”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俭约勤苦
指生活简朴、工作勤勉,强调自我约束与吃苦耐劳的态度。
- 屈从奉迎
形容弯腰俯首、低声下气,表现出顺从或谄媚的姿态。
二、出处与背景
- 最早见于《韩非子·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此处指臣子以勤勉谦卑的姿态侍奉君主。
三、深层含义
该成语包含两种看似矛盾的内涵:
- 积极层面:赞扬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精神;
- 消极层面:暗含丧失尊严、迎合权贵的贬义,如汉代东方朔在《非有先生论》中批评:“卑身贱体,说色微辞……终无益于主上之治。”
四、结构与用法
- 联合式结构:由“卑身”与“贱体”两个动宾短语并列组成,均表达“降低身份”之意。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关系或人际交往中的谦卑态度,现代可引申为过度迁就他人。
五、补充说明
该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言作品或历史评论中,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倾向。如需更多例句或演变考据,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辩口利舌逼介不露圭角布幔曹丕长虑顾后吹索蹙敌觕识呆憨淡蒙蒙单只点心发廊防检凡器肺肺丰昌佛乘复出伏历覆射官茶故吏回匝火赫跼高蹐厚隽妙狂疾孟博登车绵顿妙速弥陀谋畔拍天盼切炰哮普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钱价寝具穷闾毬路锦三匝少寝神足设主释勤市容市招数见不鲜肆人逃俗駾喙退挠晚志闲敏枭悍习弊西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