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現代評論派的意思、現代評論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現代評論派的解釋

文化派别。因1924年創辦《現代評論》周刊而得名。成員多系從英美歸來的留學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傾向不盡一緻。曾因反對群衆的革命鬥争,受到魯迅批判。《現代評論》于1928年底停刊後,該派隨之解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現代評論派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出現的一個重要文化思想流派,主要活躍于1924年至1928年間。該學派以胡適、陳西滢、徐志摩等留學歐美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核心成員,因其同人刊物《現代評論》周刊(1924年12月創刊于北京)而得名。其核心主張包括:

  1. 思想基礎與立場

    秉持自由主義、漸進改良主義思想,強調理性、寬容與學術獨立。他們推崇西方民主制度與科學精神,主張以溫啟蒙和制度改良推動中國現代化,反對激進革命。在文化領域倡導“整理國故”與“全盤西化”的調和,強調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同時系統引入西方現代文明成果。

  2. 主要活動與論争

    作為新文化運動後重要的輿論陣地,該派深度參與了當時的思想文化論戰。其最著名的論争是與魯迅、周作人等為代表的“語絲派”圍繞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等事件展開的筆戰,焦點集中在社會批評的态度、知識分子責任及對當局立場等問題上,凸顯了自由主義與左翼知識分子在政治立場、鬥争方式上的深刻分歧。在學術上,他們推動了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在人文社科領域的應用。

  3. 曆史定位與影響

    現代評論派代表了五四後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重要一翼,其思想與實踐深刻影響了中國現代學術、教育及政治思潮的發展。盡管因政治環境變化(如北洋政府打壓、北伐戰争興起)于1928年底停刊而逐漸消散,但其倡導的理性精神、學術獨立和對現代性的追求,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獨特印記,也為理解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道路選擇提供了關鍵視角。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現代評論派是20世紀20年代以《現代評論》周刊(1924年12月創刊)為核心形成的文化政治團體,具有以下特點:

1. 構成與背景 成員以胡適、陳西滢、徐志摩、王世傑等英美歸國知識分子為主,主張自由主義思想。該派系并非單純的文學團體,而是涉及政治、經濟、文藝等多領域的綜合性文化流派。

2. 核心主張

3. 文學貢獻 在散文創作領域成就顯著,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以華麗自由著稱,陳西滢的雜文則以幽默犀利的時事評論見長。

4. 曆史影響 雖于1928年隨《現代評論》停刊而解體,但其倡導的理性批判精神為新文學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同時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當時中國思想界的複雜面貌。

争議性:因部分成員與北洋政府關系密切,且反對激進革命,該派常被貼上“資産階級右翼”标籤。

别人正在浏覽...

碑阙本事采伐蠶缫撤離辍已賜圜打金枝笛牀滴水檐多謀善斷恩星凡夫俗子方離法無可貸沸滭廢渣福手福足幹臘感知膏粱錦繡貢茶供佛花宮廬公莫橫折皇帝黃明奸官剪絶角距腳鐐嘉慶街沖近身舊楮君侯克臻控抑口慧困戹藍婆鍊金客廉勇榴火冒亂虐士乾匿峭嚴乳劑詩禮之家數喇愬愬啕嘑同歸猥屑苋陸縣男笑菌謝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