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敕书的意思、敕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敕书的解释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中央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官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敕书”是中国古代皇帝专用的一种下行公文文书,主要用于传达皇帝的诏命、指示或任命。其核心含义可从权威辞书角度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性质

    敕书是皇帝亲自下达或授意发布的正式命令文书,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行政权威。它代表了皇帝的意志,是国家政令传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常见于官员任命、封赠爵位、颁布政令或训诫臣僚等场合。其性质属于“诏敕文书”的一种,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2. 词源与字形释义

    • 敕 (chì):本义为“告诫、命令”。《说文解字》释为“诫也”,段玉裁注:“此与‘饬’同义。”引申为君上的命令、诏命。
    • 书 (shū):本义为“书写、记载”,《说文解字》释为“箸也”。引申为书写的文件、文书、信件。
    • 合义:“敕书”即“皇帝命令之文书”,指承载皇帝旨意的正式文件。
  3. 主要用途与分类

    敕书根据具体用途可分为多种类型:

    • 任命敕书:用于任命中央或地方重要官员(如唐代的“发日敕”用于除授五品以上官)。
    • 封赠敕书:用于册封宗室、后妃、授予爵位或封赠官员及其家属名号。
    • 谕事敕书:用于皇帝向臣下发布指示、训诫、褒奖或处理具体政务。
    • 敕牒:一种简化或特定形式的敕书,多用于批量任命较低级官员或处理常规事务(需宰相副署)。
  4. 格式与特点

    敕书有严格的格式规范,通常包括:

    • 起首:以“敕”字开头,或冠以“皇帝敕曰”等套语。
    • 正文:明确阐述敕命内容,语言庄重、简洁、权威。
    • 结尾:常有“故兹昭示,咸使闻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等固定用语,并注明颁布日期(年号、干支纪年)。
    • 用印:加盖皇帝玺印(如玉玺),是敕书生效的关键凭证。
  5. 历史沿革与地位

    敕书制度源于先秦的“命”、“诰”,秦汉以后逐渐规范化,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形成完备的敕书体系(如唐代敕书分“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四类)。它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行使的直接体现,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职官制度、文书档案史的核心史料之一。

说明: 由于未能通过当前搜索验证到可直接引用的、符合严格学术规范的在线汉语词典或古籍数据库链接(如《汉语大词典》、《辞源》网络版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古籍影像),本文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对“敕书”条目的传统解释,以及学界对中国古代公文制度(特别是诏敕文书)的通识性研究结论。为符合原则并确保信息准确可靠,建议读者在需要严格学术引用时,查阅上述权威纸质辞书或通过官方认证的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获取原始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敕书”是古代中国皇帝或高级官员下达命令的正式文书,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敕书”读作chì shū,指皇帝颁发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达政令、诫勉官员或封赏爵位。其内容严肃庄重,常见于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等场景。

二、用途与分类

  1. 政令传达:如颁布重要政策、任免官员(例:明代于谦因敕书获得地方军政大权)。
  2. 诫约功能:用于规范官员行为,如《新唐书》记载“论事敕书”专门约束臣下。
  3. 封赏凭证:敕书可伴随爵位封赐,如“敕封”一词所示。

三、历史演变

四、相关词汇

例句参考: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案例或具体分类,可参考《唐六典》《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向邦极卑佞冰敬笔员闭治参列插蜡烛车藩车蛤传名带路人单幅门盗源大域耑人方框飞归粪土不如分业皋鼬搆间广播段归天行号豪彦黑刷刷怀德踝体火石炮奸竖吉普九愁隽楚菌蟪劳尊类选僚机鳞施俐索刘灵履险蹈危芒茅邈远青灵栖鸟于泉气序蜷蹜散妓三檐四马埽緷石峦数斯搜句髫童土温逶迂下锹撅邂觏謑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