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描摹形状。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坟墓写状以孤出,哭泣含声而相召。”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雕金范玉,图容写状,灵仪炫日,宝刹凌云。”
(2).撰写诉状。
“写状”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主要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描摹形状
指通过文字或绘画等方式对事物的形态进行描绘。例如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天文现象或艺术创作,如隋代李播在《周天大象赋》中提到的“坟墓写状以孤出”,以及南朝梁沈约《内典序》中的“雕金范玉,图容写状”。
撰写诉状
指代书写法律文书或向上级陈述诉求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官场文化中。例如昆曲折子戏《双奇会·写状》即以此为题材,或如“写状”用于控告、申请等场景。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写状是一个汉语词语,用于形容写信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正式申诉或请求。一般情况下,写状用于个人或组织对特定事件或情况表达不满或请求解决。写状的目的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合理的回应或解决。
写状的拆分部首是“立”和“犬”,其中“立”为左手边的部首,表示站立、直立的意思,“犬”为右手边的部首,表示狗的意思。写状共有12个笔画。
写状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写”一词表示书写,表达意思的动作,源于“聿”字,古代文员用来表示写字,笔画为四。而“状”一词源于“狀”字,形状像一只站立的狗,用来表示状态或形态。在繁体中,“写状”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写状的“写”字和今天一样,但是“状”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古时的“状”字是由“犬”、“⺆”和“丬”组成,其中“⺆”表示头部,像现代的“冰”字的左边部分,“丬”表示犬的躯干和尾巴部分。
1. 他决定给上级写状,请求重新考虑他的工作安排。
2. 我们收到了一封写状,抱怨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达标。
3. 学生们一起写了一封状,要求改善校园环境。
组词:写信、写书、写诗
近义词:信、函
反义词:答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