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忙的意思、下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忙的解释

清 代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下期从八月到十一月,叫下忙。《中国现在记》第五回:“我这次署事,收过下忙,又收过漕米。”参见“ 上下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忙”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背景

一、核心释义

“下忙”是中国清代田赋征收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每年秋季征收的第二期田赋(农业税)。与之相对的是上半年征收的“上忙”,两者合称“上下忙”,共同构成清代主要的赋税征收体系。

二、历史制度解析

  1. 征收时间与对象

    “下忙”的征收期通常在农历八月至十一月间(秋收后),主要针对秋粮(如稻米、豆类等秋季收获的农作物)征收银钱或实物。其税率和征收标准由地方政府依据《赋役全书》核定,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解运至户部库银。

  2. 与“上忙”的关联

    • 上忙:春征(农历二月至五月),针对夏粮(如小麦)征税。
    • 下忙:秋征(农历八月至十一月),针对秋粮征税。

      二者共同确保政府全年税收的稳定性,体现“分季征收,年税两缴”的制度设计。

三、制度依据与文献记载

清代官方文献《清会典·户部》明确规定:“直省地丁钱粮,分上、下两忙征收。” 地方志如《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亦载:“州县征赋,分上忙、下忙,各限完解。” 这一制度在乾嘉时期趋于规范化,成为全国通行的税收模式。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变迁

随着清末税制改革(如“摊丁入亩”)及民国时期田赋征收方式的变革,“下忙”作为历史术语已退出日常使用。现代汉语中仅见于研究清代经济史、财政史的学术著作,如《中国赋税史》《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等文献中作为专有名词保留。

五、关联概念扩展

结语

“下忙”是清代田赋制度的关键术语,其定义需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该词不仅反映传统农业社会的税收结构,也是研究中国近代财政转型的重要切入点。现代使用中需注意其历史专属性,避免与当代词汇混淆。


参考来源:

  1. 清代财政税收制度研究(国家图书馆古籍库藏《清会典》《户部则例》)
  2. 《中国历代赋税制度述略》,彭泽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章节:清代田赋征收体系)
  3. 地方志文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清代四川财政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

“下忙”是清代田赋征收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
    清代将每年田赋征收分为上下两期,其中下期(八月至十一月)称为“下忙”。与之对应的上期(二月至五月)则称为“上忙”,合称“上下忙”。

  2. 历史背景
    该制度通过分期征收缓解百姓压力,例如《中国现在记》第五回提到官员“收过下忙,又收过漕米”,反映了实际执行情况。

  3. 词义辨析

    • “下”在此处指时间顺序(下半年),而非等级高低;
    • “忙”源于田赋征收期的繁忙状态,如文献中“旧时田赋分期征收称‘分忙’”。
  4. 延伸关联
    该词常见于清代经济文献,现代主要用于历史研究,部分方言中仍保留类似表达(如农忙分期)。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征收细则或地区差异,可参考《中国现在记》等清代经济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城报条仓琅常物辞头措置裕如凋亡鼎能对白恶斁发散沸喧枫树菌富禄官命骇殚海沸山崩皇差华氏温度计缰锁奸旗鼓皎澄鲛鳄娟巧苛忮狂胆枯砚拉链陵诳躏轹丽蕊马轲螺马口柴眉扬目展拇动跑酷飘然潜度桥君学青鳞弃移日知录三露神狗干郎尸陁林食物受记霜条属怀思服速决战天朝田亩制度挺身而出蹄声抟空吐食握发相安相受香癖咸鸭卵歇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