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冬时树木的枝条。《云笈七籤》卷八十:“五芝秀玄岭,仙草茂霜条。” 清 柳是 《金明池·寒柳》词:“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2).竹管。《洞冥记》:“ 建元 二年,帝起 腾光臺 以望四远,於臺上撞碧玉之鐘,掛悬黎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
(3).方言。冰棍儿。
"霜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寒冬树木的枝条 指冬季覆霜的枯枝,常见于文学作品。如唐代孟郊诗句"耸耸衔霜条"、明代汤珍《冬柳》"霜条今渐脱"均用此意象表现萧瑟意境。
竹制管乐器 特指古代竹管乐器"篪"(chí),见于《洞冥记》记载:汉武帝建元二年"吹霜条之篪",该书记载了汉代宫廷雅乐场景。
方言词汇(冰棍) 部分地区对冰棍的俗称,该用法多见于口语,具体方言区未明确记载。
二、文学应用 古代诗词中多取第一义营造意境,如:
三、词源补充 《云笈七签》卷八十"仙草茂霜条"将自然意象与道教仙境结合,体现词汇在宗教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霜条》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冬天间接产生的结冰的现象或状况,霜线的意思。
《霜条》是由部首霜(⺩)和条(丨)组成的,它共有9画。
《霜条》一词源于中国汉字文化,霜常在黎明时分或者晚上,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会形成一层白色的冰冷物质,而霜线则是霜结成的线状物。
《霜條》是《霜条》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时候,霜条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的形状和意思相似。
1. 今天早晨,田野上的树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霜条。
2. 冻得人直打哆嗦,地上的小草上也铺满了一层霜条。
1. 霜花:冬天结成的花状霜。
2.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天气转凉,开始有霜冻降临。
3. 霜寒:寒冷到了霜冻的程度。
冰线、霜线、冰条、结霜。
融化、解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