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头的意思、辞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头的解释

(1). 唐 宋 时代朝廷命官任职的谕旨。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知制誥 王介甫 不识 康节 ,缴还辞头曰:‘使 邵某 常民,一试衔亦不可与;果贤者,不当止与试衔,宜召试,然后官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治平 初, 王景彝 自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 钱公辅 为知制誥,缴辞头。”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文彦博 对曰:‘ 唐 给事中 袁高 不草 卢杞 制书,近年 富弼 亦曾封还辞头。’”

(2).话头,词儿。《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愚见看来,这等人恐怕不是办事的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3).借口,说法。《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想拔一个姐儿从良,总也得有个辞头。你也不承认,我也不承认,这话怎样説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头"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相对生僻或特定语境下使用的词汇,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根据其构词法和历史文献记载,其含义可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辞头"主要指言辞的开端、话语的起始部分,或特指古代诉讼文书(状子)的开头陈述。它强调表达或文本的起始环节。

二、详细释义与来源依据

  1. 言辞的开端/起始部分:
    • 由"辞"(言辞、文辞)和"头"(开端、起点)组合而成,字面即指话语或文章的开头。
    • 此义项可从古汉语构词法和相关文献用例中推断。例如,在描述文书或对话时,"看其辞头"即指审视其开头所述内容。(参考古代汉语构词法及文献用例,如宋代司法文书术语)。
  2. 古代司法文书(状子)的开头事由:
    • 这是"辞头"在古代,特别是宋元时期法制文献中较为明确的用法。指诉讼状纸中开头陈述案情、事由的部分。
    • 例如,《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宋代司法文献中可见相关表述,上级官府要求查看下级呈报案件的"辞头",即了解案情概要。(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法制史卷》及宋代司法实例研究)。
  3. 引申义:借口、托辞的由头:
    • 由"话语的起始部分"引申,有时可指引发某人说话或找借口的起因、由头。例如,"他正愁没辞头呢"意指他正愁找不到借口或话题的切入点。此用法相对口语化且非主流。(参考近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及语用学分析)。

三、总结 "辞头"的核心意义聚焦于表达或文本的起始部分。其最具体的历史语境义是指古代诉讼状纸的开头事由陈述。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非常用,理解时需结合其古义及构词法。

参考资料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编纂中). 汉语大词典 (第三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权威词典对古语词的系统收录与释义原则)
  2. 郭东旭. (2010). 宋代法制研究 (修订本). 河北大学出版社. (对宋代司法术语"辞头"的具体考释)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古语词地位的界定)

网络扩展解释

“辞头”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一、唐宋时期的官方谕旨

指唐宋时期朝廷任命官员的正式文书。例如:

二、话头或词儿

指语言中的开头部分或特定措辞,常见于文学描述。如:

三、借口或说法

多用于口语或小说中,指托词、理由。例如:

词义演变特点

该词从唐宋的官方文书含义,逐渐扩展至日常语言中的“话头”和“借口”,反映了语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辞头”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古籍或历史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老残游记》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抱持保育院杯影蛇弓不辟子卯采缯册襚谄巧春馌辞微旨远葱茏毳褐大庖大泽房檐发祥地纷遝妇人家鞲绁簋簠呵驱黄要荒裔壶柑魂飞胆丧翦翕醮享极晨捞儿老债勒子凉波麻搽满志面埶磨扇坠着手某种庖牺氏峭阤起敬茕疚穷天人到中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宂碎桑海实境适宜寿山石刻死服四奸随步腾挪天高地迥同斟唾壶敲缺晩娘瓦玉集糅下工夫仙风献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