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服的意思、遐服的详细解释
遐服的解释
荒远之地。亦指边地的民族。《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威怀荒表,肃清遐服。” 唐 刘禹锡 《登司马错故城》诗:“将军将 秦 师,西南奠遐服。”
词语分解
- 遐的解释 遐 á 远:遐方。遐心。遐观。遐迩(远近)。遐举(进行;远扬)。遐想。 长久:遐龄。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专业解析
“遐服”是汉语复合词,由“遐”与“服”两个语素构成。该词属于古代汉语书面用语,常见于历史典籍,具体释义如下:
一、构词解析
- 遐:《说文解字》释为“远也”,本义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遥远,引申为边远之地(如《尚书·太甲》载“若陟遐必自迩”)。
- 服:《尔雅·释诂》注“事也”,原指从事、服从,后衍生出“归附管辖”之义(如《荀子》有“诸侯亲服”之例)。
二、整体释义
“遐服”指代地理与政治双重意义上的边远臣属地区,常见于描述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统治关系。例如《晋书·武帝纪》载“九译来庭,遐服率从”,特指边陲部族归顺朝廷的状态。
三、文献用例
该词在《尚书·武成》中已见雏形:“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遐迩一体。”此处“遐”与“迩”对举,暗含“遐服”的统治范畴,后经《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沿用为固定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遐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遐服”指荒远之地,也代指边地的民族。该词常用于描述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或未完全归附的部族。
二、字义分解
- 遐(xiá):
①遥远,如“遐迩”(远近);
②长久,如“遐龄”(高龄)。
- 服(fú):
此处指臣服的地区或民族,而非字面意义的“衣服”。结合语境,可理解为“边疆属地”。
三、文献引用
-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威怀荒表,肃清遐服。”(通过威慑与安抚平定边远地区)
- 唐代刘禹锡《登司马错故城》:“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秦军将领稳定西南边疆)
- 明代王汝玉诗句:“授节褒遐服,临轩遣使臣。”(表彰边地部族并派遣使臣)
四、其他信息
- 使用场景:多出现在历史文献、诗词中,强调对边疆的治理或地理描述。
- 近义词:荒服、边陲。
- 现代适用性:属于生僻词,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书》、刘禹锡诗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奴帮凑包畜豹隐鞭辔编者案补廪车流船帆初头鏦杀导翊邓惠敦敕砘子丰利蛊蠹珪冕亨人华胥减银焦冥金貂巾帼丈夫金銮视草款诚老夥计陇头吟緑李没事人米贼蒲姑清客青鹢丘封秋浦啓钥啓祯全直裙幅曲枉三齐珊网甚底升迁设员睡眼私福贪夫阘靸田舍郎提壶同族脱根沃洗献杀仙相小巧玲珑写神谢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