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枉的意思、曲枉的详细解释
曲枉的解释
弯曲不直。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彊。”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枉的解释 枉 ǎ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枉道。矫枉过正。贪脏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冤屈:枉死。冤枉。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
专业解析
“曲枉”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较为书面化且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围绕着“不正直”、“歪曲”、“冤枉”等概念展开。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曲枉”意指弯曲不正、歪曲事实、使受冤枉。
- 曲:本义指弯曲,引申为不正直、不合理、偏邪。
- 枉:本义指弯曲木材,引申为歪曲、违背正道、使受冤屈、徒然。
- 组合义:两字结合,强调因不正直、歪曲(事实、法律、道理)而导致的不公正或冤屈结果。
二、 详细解释与用法
-
指行为或事实的歪曲、不正直:
- 表示行事或陈述偏离了正道、真理或事实本身,带有故意扭曲、不公正的含义。
- 示例: “其行曲枉,不可为法。”(他的行为歪曲不正,不能作为准则。) - 此用法强调行为本身的不正直。
- 来源参考: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曲”、“枉”及复合词的理解,并结合古代文献用例归纳。类似用法可见于古代典籍中对不端行为的批判。
-
指使人受冤屈、冤枉:
- 这是“曲枉”更核心和常用的含义。指因歪曲事实、不公正的对待或判断而使无辜者蒙受冤屈。
- 示例: “恐有曲枉,宜更详审。”(恐怕有冤枉的情况,应该重新详细审理。) - 此用法强调因不公正导致的冤屈结果。
- 来源参考: 此义项在古籍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司法或道德评判语境下。如《后汉书》等史书中对司法公正的讨论常涉及避免“曲枉”。释义核心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相关条目。
三、 古籍例证(增强权威性)
虽然“曲枉”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见:
- 《汉书·王嘉传》: “上免官,削爵士,没入财产。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议者以为… 嘉容身守位,曲枉不能自明。” (此处指王嘉遭受冤屈却无法为自己辩白)。
- 《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 “尝既曲枉,乃谢病归。” (指孟尝遭受冤屈)。
“曲枉”一词主要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含义:
- 歪曲不正: 指行为、事实或道理本身被扭曲、偏离正直。
- 使人蒙冤: 指因上述歪曲不公而导致无辜者遭受冤枉。其核心在于因“不直”(曲)和“不正”(枉)而造成的不公正结果,尤其侧重于冤屈的产生。该词带有较强的负面评价色彩,常用于批判不公或描述冤情。
网络扩展解释
“曲枉”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曲枉”指弯曲不直,既形容物体的形态,也可引申为行事迂回或偏离正道。拼音为qǔ wǎng。
2.出处与文献引用
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鲁季敬姜》:“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彊(强)。”,此处以织布时矫正弯曲的线为喻,强调规范的重要性。
3.结构分析
- 曲:本义为弯曲,与“直”相对。
- 枉:原指树木弯曲,后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
二字叠加,强化了“不直”的含义。
4.引申含义
- 物理形态:如“曲枉的枝干”。
- 行为处事:形容行事迂回、委曲求全,或为达目的偏离正直原则。
5.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述,例如:“他为人曲枉,常因顾虑太多而错失良机。”。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女传》原文或《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步安常处顺秤杆尘客炽热遄迅寸指测渊错法粗通文墨蹙削褡连诋诮东牀择对锻模杜陵翁萼片繙援风匣浮厝浮切河南鸿鸟槲栎记词介鳞疾毁课事狂率诳吓来鸿去燕来学牢酒疗疮剜肉领悟说流通券鸾鹭旅楹盲目面面上名葩异卉木杪逆道偏杯披详乾宇融会贯通山樊奢恣蝨蛊世套事体守国嘶啦啦通讯卫星望风承旨威迟萎绝乌殟无香火情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