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冕的意思、珪冕的详细解释
珪冕的解释
喻官爵。 唐 郑薰 《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蝉联珪冕,辉映简册。”
词语分解
- 珪的解释 珪 ī 同“圭”①。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 冕的解释 冕 ǎ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卫冕(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笔画数:; 部首:冂; 笔顺
专业解析
珪冕(guī miǎ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特指古代帝王、诸侯或高级贵族在重大礼仪场合所穿戴的礼器与冠冕的组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尊贵身份和礼制规范。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珪 (guī):
- 本义指古代一种重要的玉制礼器,上尖下方(或上圆下方),形制庄重。是帝王、诸侯在朝聘、祭祀、册封等重大典礼中手持的信物,代表天命所授的统治权柄和身份等级。其材质、尺寸、纹饰均有严格规定,是身份与权力的具象化象征。
- 冕 (miǎn):
- 本义指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最高等级礼冠,即“冕冠”。其最显著特征是冠顶有长方形的“綖板”,前后悬挂玉珠串(旒)。旒的数量是区分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如天子十二旒,诸侯九旒等)。冕是礼制中“首服”的最高形式,象征着佩戴者的尊贵地位和威仪。
- 珪冕 (guī miǎn):
- 作为复合词,“珪冕”并非指具体的某一件物品,而是“珪”与“冕”这两种最高等级礼器的并称。
- 其核心含义是指代最高统治权位、尊贵身份及其所必须遵循的礼法制度。穿戴珪冕即意味着行使统治权力、参与国家最高等级的礼仪活动。
- 引申义可指代拥有最高权力和地位的统治者本人(如帝王),或泛指显赫的官位爵禄。
二、 历史与文化内涵
- 礼制核心象征: 珪和冕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尤其是周礼)的核心物质载体。它们的使用严格遵循等级秩序,是维护社会结构和伦理纲常的重要工具。“珪冕”一词本身就浓缩了这套制度的精髓。
-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珪被视为沟通天地的神器,冕则是人间最高权威的冠冕。“珪冕”并用,体现了古代“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和帝王作为“天子”代天行道的角色。
- 身份与责任的统一: 穿戴珪冕不仅代表无上的尊荣,也意味着肩负治理天下、垂范万民的重任。因此,“珪冕”也常与社稷、江山、治道等概念相关联。
三、 文献例证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用以描述帝王登基、临朝、祭祀或指代其身份:
- 指代帝王身份/权位:
- 例如:“当珪冕之重任”意指承担帝王的重任。
- 例如:“珪冕之尊”指帝王的尊贵地位。
- 描述礼仪场景:
- 例如:“珪冕以朝”形容帝王穿戴礼服冠冕临朝听政。
- 例如:“奉珪冕以祀”指捧着玉珪、戴着冕冠进行祭祀。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对“珪”和“冕”的形制、功能、文化意义有详细考释,是理解“珪冕”复合含义的基础。可查阅相关词条。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著): 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冠冕制度的发展演变,包括冕冠的形制级和使用场合,为理解“冕”在“珪冕”中的意义提供了实物和制度背景。
- 《周礼》、《仪礼》、《礼记》等儒家经典: 这些典籍详细记载了古代礼制,其中对玉珪的种类、用途以及冕冠的规格、使用有明确规定,是“珪冕”一词最原始的制度依据和语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珪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含义与官爵、地位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珪冕”由“珪”和“冕”二字组成:
- 珪(guī):通“圭”,古代帝王、诸侯在朝聘或祭祀时手持的玉制礼器,象征权力和身份。
- 冕(miǎn):古代帝王或高官所戴的礼冠,代表尊贵地位。
两者结合后,“珪冕”喻指官爵或显赫的官职,常用于描述官员的世袭或尊荣。
-
文献出处
唐代郑薰在《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中写道:“蝉联珪冕,辉映简册。”此处“珪冕”指仇士良家族的官职世代承袭,荣耀载入史册。
-
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碑铭,描述官员的爵位传承或家族显赫。
- 近义词:冠冕、爵位、官阶。
- 反义词:布衣、庶民。
-
扩展说明
该词属于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职、礼制或碑刻文献时可能涉及。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碑刻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门奔车之上无仲尼璧田称算电磁感应杜贰恩廕发忿凡辈風勃丰神绰约覆荐工件棺椁闺流哈答检较奸乱骄富进款基色局度抉奥阐幽峻层抗质苛殃莱亩量小力微灵飈立轴龙草卢蒲卖贵毛虾绵联俛起木红球逆争暖吹攀践千千气吞虹蜺曲屈祛禳如梦初觉挼舞三宫六院伸肌死心落地汤饼筵田歌颓迭屯封讬地违惰无关紧要乡侯香楠响逸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