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对五斗米道的贬称。《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张鲁 ﹞祖父 陵 ,客 蜀 ,学道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鲁 遂有 汉中 ,数害 汉 使, 焉 上书言米贼断道。”《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其祖 张陵 在 西川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人,人皆敬之。 陵 死之后,其子 张衡 行之。百姓但有学道者,助米五斗,世号‘米贼’。”参见“ 米巫 ”、“ 米道 ”。
“米贼”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米贼”引申为“偷粮食的人”或“贪官”,但这一解释缺乏历史文献支持,可能是词义演变的误读。
“米贼”专指五斗米道,反映了古代宗教与政治的冲突。若需研究道教史,可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原始文献。
《米贼》一词是源自中国方言,通常指的是以非法手段获取大米或进行大米贸易的人。这个词语具有贬义,暗示了违法行为。
《米贼》一词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贝(bèi),并且它的总笔画数目为13。
《米贼》一词最早是在中国农村流行起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利用偷盗、走私等方式非法获利的人。这个词语常出现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共场合或媒体上,用以谴责和批评这些非法行为。
《米贼》的繁体字为《米賊》。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米贼》可以写成《米賊》或《麦贼》。
1. 这个村子里最近有很多米贼,居民们都提高了警惕。
2. 警察已经展开行动,打击米贼的犯罪活动。
与《米贼》相关的组词有:米窃、贼人、贼行。
与《米贼》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米盗、粮贼。
与《米贼》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正直、法-abiding。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