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lican] 鹈鹕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提壶”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器具与歇后语中的引申义
指古代煮水器皿,常见于歇后语“哪壶不开提哪壶”。其含义为:
鸟类别称
在古诗词中,“提壶”亦指代鸟名“鹈鹕”(音同“提壶”),常见于唐代至清代的文学作品中。如:
其他补充:
极少数资料提到“提壶”象征古代官员巡视民情,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与词义演变或误传有关。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提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拿起酒壶,通常用来形容举起酒壶或倒酒的动作。
根据《康熙字典》,《提壶》可以拆分为“手”和“士”两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7。
《提壶》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酒文化。在古代,壶是一种常用的酒具,而举起酒壶的动作常被称为“提壶”。在繁体字中,提壶的写法为「提壺」。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提壶》为例,古时的写法为「提壺」,字形更加古朴,笔画的书写顺序也稍有不同。
1. 他提壶倒酒,一举间让宾客们尽兴而归。
2. 在宴会上,主人亲自提壶深情款待了来宾。
1. 提樽(举起酒杯)
2. 提盏(举起小茶杯)
3. 提壶高歌(举起酒壶并高声歌唱)
1. 举壶(同样指举起酒壶)
2. 持壶(同样指拿住酒壶)
放下酒壶
板堞标挺不随以止冲正倒放大长杜塞笃灾芳誉风偃佛汗伏尔泰夫妻无隔宿之仇覆手高级职务膏泽歌僮工夫茶公忠寡徒谷歌幻泡花纱布间接税解剖麻雀精神文明锦质寂天寞地棘薪浪子回头金不换两点论灵蛇龙仗鹿撞马吏马骝麻扎谬荐挠搅内法酒判读佩璲漂泊黔雷轻津秦王女三十六峯世道人情疏微私童史袒缚填格甜言恌躁脱口秀未或滃滃翳翳乌巷小肠气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