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霞駮 ”。光彩斑斓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霞駮云蔚,若阴若阳。” 吕延济 注:“言有光明如霞之斑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逃石﹞其杰处,临江壁立,霞駮有若繢焉。”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五百言寄皮袭美再抒鄙怀》:“发6*论若霞驳,裁诗如锦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霞驳汉语 快速查询。
“霞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 bó,其核心含义为“光彩斑斓的样子”。以下从词义、文献来源及用法展开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物体表面呈现如霞光般的斑斓色彩,常用来形容色彩绚丽、明暗交错的视觉效果。
例: “霞驳云蔚”形容云霞与建筑色彩交织的华美景象。
字形与结构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诗词中的运用
唐代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中“发论若霞驳”,以霞驳比喻言辞的华美绚丽。
“霞驳”多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描绘自然或人工景物的斑斓色彩,增强画面感和意境。其核心在于“光彩交织的视觉效果”,需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水经注》等古籍。
霞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阳光照射在云朵上产生的五彩斑斓的景象。
霞驳的部首是雨(雨字是一个常用的部首),它的笔画数为26画。
霞驳是一个古代的词汇,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这部古代辞书。在繁体字中,霞驳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变化。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霞驳的繁体字写作「霞駁」。在这种写法中,驳的部分由「駁」字取代了「雨」字作为部首。
1. 阳光穿过云层,山间的云霞驳彩,美不胜收。
2. 晨光洒在湖面上,映照出一片霞驳之景。
组词:霞光、霞色、霞云、彩霞、霞烟
近义词:霞光、彩虹、七彩、斑斓
反义词:阴暗、昏暗、晦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