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解的意思、识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解的解释

犹见识,见解。《北齐书·永安王浚传》:“ 文宣 末年多酒, 浚 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彼无识解,不知远大。”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得 茗柯 一发其旨,而斯诣不灭,特其识解虽超,尚未能尽穷底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识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或领悟能力,强调通过知识积累达到对本质的洞察。在古汉语中,常表示见识、见解,例如《北齐书》记载“识解顿进”,即形容见解突然提升。

二、词义分解

  1. 识:指认知、辨别能力,如“认识”“知识”;
  2. 解:指分析、阐明,如“解释”“理解”。
    二者结合构成动宾结构(动词“识”+宾语“解”),表示通过认知能力去解析事物。

三、用法与示例

  1. 古代用法:多用于评价人的见识水平,如“彼无识解,不知远大”(唐代《大唐创业起居注》)。
  2. 现代扩展:可引申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难题”。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识”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差异:作为动词时读“shí”(如“认识”),作名词“标记”义时读“zhì”(如“款识”),但“识解”中统一读“shí”。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现代拓展,可参考《北齐书》原文或语言学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1. 《识解》的意思

《识解》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辨别、理解事物的内在意义,也可指对人的品质、能力等有正确判断和理解。

2. 《识解》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识解》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言”(yán),右边是“解”(jiě)。

拆分后,《识解》共有12个笔画。

3. 《识解》的来源

《识解》一词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着天之时,夕怀诸心,无咎。”意思是在正确认识天时地利之后,晚上反思内在的想法,不会有危险和过错。

4. 《识解》的繁体

《识解》的繁体字是「識解」,部首和笔画数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稍有不同。

5. 《识解》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识解》的古代写法为「識懈」,使用了与现代略有不同的字形。

6. 《识解》的例句

(1) 他对文学的识解非常深刻,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 这部电影是一部深刻的作品,需要用心去理解其中的识解。

7. 《识解》的组词

(1) 识别:辨别、辨认。

(2) 解读:解释、阐释。

(3) 理解:了解、领悟。

(4) 深解:深刻理解。

(5) 解心:心中有解决问题的智慧。

8. 《识解》的近义词

(1) 领悟:理解、洞悉。

(2) 理解:明白、了解。

(3) 鉴别:鉴定、评价。

(4) 悟性:理解力、领悟力。

(5) 眼力:洞察力、辨识力。

9. 《识解》的反义词

(1) 困惑:迷惑、困扰。

(2) 误解:曲解、误会。

(3) 无知:不懂、愚昧。

(4) 迷糊:糊涂、糊里糊涂。

(5) 不理解:不明白、不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