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厘捐的意思、厘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厘捐的解释

即厘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


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 ,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釐之制,藉资军餉。釐捐最旺时,岁收二千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厘捐”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作为历史术语(主要含义)

指晚清时期实行的商业税,又称“厘金”“厘金税”。其核心特点包括:

  1. 征收方式: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对过往商品按价值征收1%的税率(“厘”即百分之一)。
  2. 起源背景:1853年由刑部侍郎雷以諴在扬州仙女庙首创,初衷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
  3. 实际执行问题:
    • 名义税率1%,但地方常擅自提高至5%-15%,加重商民负担;
    • 关卡重复征税,导致商品流通成本剧增。

二、作为成语(较少用)

字面意为“微小的捐款”,其中“厘”为古代极小的货币单位,“捐”指捐献。但在实际文献中,该成语用法罕见,更多见于字典释义。

三、历史影响

厘捐虽缓解了清廷财政危机,但长期推行阻碍了商业发展,成为清末经济弊政之一。民国时期仍沿用类似税制,民间有“百厘捐”等讽刺称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如《清史稿》记载),可查看来源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厘捐》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查清并征收捐税”。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词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拆分《厘捐》的部首和笔画。其中,“厂”是它的部首,表示“产业”。通过部首可以联想到与产业有关的汉字。在笔画方面,《厘捐》共有14画,具体划分为:“厂”(3画)、“十”(2画)、“厂”(3画)、“手”(4画)、“攵”(2画)。通过这种划分可以方便我们记忆《厘捐》这个词的写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词语的来源以及它的繁体写法。《厘捐》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它代表了国家对于经济活动和财产的管理和征税。该词的繁体写法为“厘捐”。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更加繁复,包含更多的笔画。对于《厘捐》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它的写法可能会更加复杂,具体可以参考古代的字典或文字记录。 以下是《厘捐》的一些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1. 政府正在厘捐工作中,以确保征税公平合理。 2. 部门将展开厘捐工作,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 3. 历史上,厘捐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手段,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与《厘捐》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例如: 组词:厘定、厘清、厘散、捐赠、捐款、捐助 近义词:征税、征收、调查 反义词:免捐、减捐、退捐、豁免 以上就是关于词语《厘捐》的相关解析,包括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