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熏香的浴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忏悔》:“兰汤浴身垢,懺悔浄心灵。”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兰汤》:“ 刘义庆 曰:‘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兰汤。’”
(2).指温泉。 唐玄宗 《惟此温泉》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兰汤”一词在古典文献和诗词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熏香的浴水
指古代用兰草等香草煮制的沐浴水,常用于祭祀或仪式前的洁净环节。例如《楚辞·九歌·云中君》记载:“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温泉
唐代以后,“兰汤”也代指天然温泉,如唐玄宗《惟此温泉》诗云:“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宗教与礼仪用途
古代祭祀前需以兰汤沐浴,象征身心洁净。南朝梁武帝《和太子忏悔》诗提到:“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体现了其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
文学意象
兰草香气高雅,故“兰汤”常被赋予诗意,如三国阮籍《猕猴赋》中“沐兰汤而滋秽兮”,通过对比凸显品性高洁与污浊的反差。
字义解析
“兰”指兰草或兰花,“汤”本义为热水,合称即“香草煮制的热水”。部分文献(如《艺林伐山》)提到,古时庙祭前需用兰汤沐浴,形成固定仪式。
现代语境
当代多用于诗词赏析或历史研究,较少日常使用。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诗词及权威词典的释义,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楚辞》《全唐诗》等典籍。
《兰汤》是指一种以兰花为主要材料熬制的汤饮,具有清香、滋养的特点。这种汤饮在古代常被视为高级食品,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养颜美容、滋补身体的佳品。
《兰汤》的拆分部首是八部首之一的“八”,表示与八相关的事物。它的拆分笔画为5画。
《兰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人李白的诗歌,他在《赠杨五使君》中有“临别赠诗八首,其五”一诗,其中就有“玉堂贫似洞庭鱼,安得兰汤足数壶”之句。
《兰汤》的繁体字为「蘭湯」。
在古代书法中,兰的写法往往与现代略有不同,字形更加简洁,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雅致的气质。
1. 他研究了很久,终于调配出了一碗美味的兰汤。
2.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热气腾腾的兰汤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兰花、兰香、兰竹、兰酒、兰亭、兰芳、兰若、兰蕙
兰花香、兰花汤、兰花饼、兰花酒
苦汤、臭汤、烂汤、辛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