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堂餐的意思、堂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堂餐的解释

唐 时政事堂的公膳。《新唐书·张镒传》:“明年,以 两河 用兵,詔省薄御膳及皇太子食物, 鎰 因奏减堂餐钱及百官稟奉三分一,以助用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定数》:“《太平广记》载: 唐 张文瓘 居中书数年,未能食一堂餐,以为命蹇。”参见参见“堂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堂餐(亦作“堂飡”)是汉语古词汇,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员在官署衙门的公膳,即由官府提供的膳食。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唐 五代 时政事堂的公膳。” 指唐、五代时期中央官员在政事堂(宰相议事机构)办公时享用的公务餐食。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卷第109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直接收录“堂餐”,但“堂”字条下引申“公事场所”,“餐”为饭食,组合可理解为“公务场所的膳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68页。


二、历史制度背景

唐代实行“堂食制度”,是官员福利的一部分:


三、现代用法与同义词辨析

  1. 现代语境:

    该词已罕用,偶见于历史著作或仿古表述(如“衙门堂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2. 近义词对比:
    • 公膳:泛指官府膳食,范围大于“堂餐”(仅限政事堂)。
    • 廊餐:指官员在宫廷廊下用餐,与“堂餐”场所不同。

四、权威文献例证

  1. 《新唐书·百官志》:

    “宰相会食于政事堂,谓之堂餐。”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新唐书》(1975年)卷四十六。

  2. 宋代笔记《石林燕语》:

    “唐制:堂餐每日由光禄寺供馔……宰相有故不赴,需奏请停赐。”

    来源: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年)卷三。


“堂餐”特指唐五代时期政事堂的公膳制度,是古代官僚体系的特殊文化符号。现代使用需注意其历史语境,避免与普通餐饮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堂餐”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含义(唐代)

  1. 政事堂公膳
    指唐代官员在政事堂办公时的公家膳食,属于工作餐性质。例如《新唐书》记载,官员张镒曾奏请减少堂餐费用以节省开支。
    这类膳食通常用于官员集体议事后的用餐,具有公务性质,与私人宴会不同。

  2. 历史演变
    清代文献也沿用此义,如《啸亭续录》提到官员张文瓘因未能享用“一堂餐”被视为命运不济。可见该词在古代特指与官职相关的公署餐饮。


二、现代含义

  1. 餐饮业术语
    现代语境下,“堂餐”常与“堂食”混用,指顾客在店内用餐,不可打包或外带。常见于菜单标注“仅限堂食”,多为促销或特价菜品。
    例如:自助餐要求顾客现场食用,禁止带走食物或餐具。

  2. 引申用法
    部分场合特指大堂供应的菜品,如某些需现场制作的特色菜或需保持温度的餐品。


三、特殊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制度或现代餐饮规范,可查阅《新唐书》相关章节或餐饮行业术语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

卬头阔步安葬不得已不羡超产奖楚逸慈航辏巧萃辱待潮黨植道林纸丢翻飞幌雰雰负郭相君辅理更长梦短犷顽孤抱海浪合众鸿露灰壤婚姻法简短江绿大兼官重绂笳音进扰蹻跖快人快事梁肉灵圣龙阳隆遇南蕃秾致披怀破乱乾象奇节啓母石青生色穷发榷盐法攘夺烧灯市掾书不尽言遂事痰饮偷食外遇握铅抱椠乌犍贤东显家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