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 巫阳 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 注:“女曰巫。 阳 ,其名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又詔 巫阳 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 巫阳 招我魂。” 古直 《感事》诗之二:“滚滚 珠江 水尽寃, 巫阳 不下復何言。”
(2).古神医名。参见“ 巫彭 ”。
(3). 巫山 的南面,指 巫峡 。 唐 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 江 从 巴峡 初成字,猿过 巫 阳始断肠。”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诗:“ 巴 东 三峡 数 巫 阳,山入 西陵 更鬱苍。”
(4).即 巫山 。 宋 苏轼 《朝云》诗:“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 巫阳 云雨仙。”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俺只见荷花灯上浴鸳鸯,恰便似神女会 巫阳 。”《再生缘》第六九回:“鳬写可怜红更小, 襄王 何日到 巫阳 。”参见参见“巫山”。
“巫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在《楚辞·招魂》中,巫阳被描述为天帝派遣的女巫,负责招魂仪式。例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后世文人如韩愈、苏轼等也在诗文中引用此典故,如“帝遣巫阳招我魂”。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山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等六位神医,共同以不死药救治窫窳之尸。巫阳与巫彭等常被并称为古代医术的代表人物。
该词在文学中常被赋予神话色彩,如招魂、救赎等意象,多见于楚辞、唐诗等古典作品。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含义。
"巫阳"是一个汉字词汇,包含两个字:巫和阳。
巫(巛+一)字部首是巛,巫字共有3个笔画。
阳(⺈+日)字部首是⺈,阳字共有5个笔画。
巫阳二字以地名"巫山"和"阳山"为基础衍生而来,合称为"巫阳"。"巫山"位于湖北巫溪县的巫山镇,山势险峻,自古为道教和巫术的发源地,有"巫山云雨"的意象;"阳山"位于广东阳山县,风景秀丽,以其自然美景而闻名。
巫阳的繁体字为「巫陽」。
在古代,"巫阳"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演变而略有差异。
1. 笑看巫阳云雾起,心中盛满归乡之意。
2. 共赏阳山巫山美景,心心相印,意境无限。
巫山、巫术、阳山、阳光、阳台
巫峡、巫蛊、巫覡、山阳、阳光明媚
巫术、巫蛊、阴暗、阴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