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的意思、离子键的详细解释
离子键的解释
[electrovalent bond;ionic bond; ionic link] 依靠正离子或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产生的化学键,如氯化钠(NaCl)分子中钠离子(Na + )和氯离子(Cl - )之间的键,也叫“电价键”
词语分解
- 离的解释 离 (離) í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开,分别:分离。离别。离开。离散(刵 )。离职。离异。离间(刵 )。支离破碎。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专业解析
离子键,又称电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基本类型,指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通过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其核心特征和形成机制如下:
- 形成本质:当电负性差异显著的原子(通常是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电负性小的原子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正离子),电负性大的原子倾向于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负离子)。这些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产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从而形成离子键。
- 作用力性质: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库仑力)。这种作用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即一个离子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周围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只要空间允许。
- 存在形式:离子键主要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常见的盐(氯化钠 NaCl)、金属氧化物(氧化钙 CaO)等。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硬度较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等特性。
- 强度因素:离子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 离子所带电荷:电荷越高,静电引力越强,键越强。
-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强,键越强。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对“离子键”作为化学术语的定义。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提供“离子键”的科学解释和相关属性描述。
- 《化学名词》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 权威的化学术语定义和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离子键是化学键的一种类型,指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阴阳离子,并通过静电引力结合的相互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形成机制
- 电子转移:电负性差异大的原子(如金属与非金属)相遇时,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如Na⁺),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如Cl⁻)。
- 库仑引力:阴阳离子通过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形成稳定结构,例如NaCl晶体中每个Na⁺被6个Cl⁻包围,形成三维晶格。
二、核心特征
- 无方向性:离子间的引力在各个方向均等
- 高键能:典型离子键键能约400-800 kJ/mol,导致离子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如NaCl熔点801℃)、高硬度和脆性
- 导电性:固态不导电,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三、典型示例
- 氯化钠(NaCl):钠原子(电负性0.93)向氯原子(电负性3.0)转移电子
- 氧化钙(CaO):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a²⁺,氧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O²⁻
- 硫酸钾(K₂SO₄):复合离子结构包含K⁺和SO₄²⁻
四、相关概念对比
特性 |
离子键 |
共价键 |
形成方式 |
电子转移 |
电子共享 |
电负性差 |
>1.7 |
<1.7 |
物质类型 |
离子晶体(如盐类) |
分子晶体(如CO₂) |
熔沸点 |
较高 |
较低 |
离子键强度可通过晶格能公式量化:
$$
U = frac{k cdot Q+Q-}{r_0}
$$
其中$Q$为离子电荷量,$r_0$为离子间距,$k$为比例常数。晶格能越大,离子化合物越稳定。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合适抱景闭目塞听秉烛待旦必务才赡苍水使乘流承天命传感器垂胡丛灌的笃戏东方杂志二重唱二何風僝雨僽泓然淮南体获得胡孙交线戏靖乱九大经决云儿酷霜李益疾论思盲然猫弹竹蒙眬命硬谋差母弦怕头飘卷坯胎起儛劝能权说仁道洳湿沙地沙鷄神诀收理丝毫不差斯役所易锁子帐天诱其衷皖公问讳侮法无趣乌蠋显加校铭笑语指麾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