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
(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秋意”一词的详细解释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自然意象
指秋季特有的萧瑟景观与清冷气象,常见于诗词描写。如唐·颜真卿《赠僧皎然》中“秋意西山多”,宋·晏殊《点绛唇》“井梧宫簟生秋意”,均以草木凋零、凉风渐起等元素烘托季节氛围。
态度引申
明代起衍生出“冷淡疏离”的比喻义,如《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当时杭州方言将“冷淡”称为“秋意”,形容人际交往中的漠然状态。
▪ 唐·韦应物:“河汉有秋意,南宫生早凉”
▪ 宋·晏殊:“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方言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秋意是指秋天的味道、感觉或特征。它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禾和火,总共有9个笔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是由禾字(表示庄稼、农田)和火字(代表热、燃烧)组成。
在繁体字中,秋意的写法为「秋意」,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秋意的表示方式为「秋意」,尽管书写形式有所变化,但字义和构成没有太大区别。
例句:
1. 秋意渐浓,枫叶染红了整个山谷。
2. 天空中飘落的银杏叶,带来了浓浓的秋意。
组词:
1. 秋天
2. 秋风
3. 秋雨
4. 秋叶
5. 秋日
近义词:
1. 秋天 - 秋季
2. 秋风 - 秋风萧瑟
3. 秋雨 - 秋暴
4. 秋叶 - 枫叶
5. 秋日 - 秋夜
反义词:
1. 春意
2. 夏日
3. 冬季
4. 阳光明媚
5. 生机盎然
白骨避碍辩解常馔传玩达诂乏绝飞云履光敷寡言还眺晃搭熀耀花衢柳陌帍裱挥金豗突积甲如山醵饯颗粒苦草勒毕帘栊緑袍盲人募人出首聂夷中牛山木趫悍峭峻倾家荡産青年秦醉起为头逡巡酒人海散乐穑臣山世稍麦声纳沈竈生鼃世典实谷事律适人噬吞诗札寿妇死教素常琐隶摊书傲百城探意危朗滃滃翳翳文韬武略五陈汙贼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