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义的意思、理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义的解释

(1).公理与正义。《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 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专指儒家的经义。《北史·刘芳传》:“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芳 理义精赡,类皆如是。”《文献通考·经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 戴震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理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包含多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公理与正义

指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公正原则和道义准则,体现对是非标准的判断。例如,《吕氏春秋》中提到“不知理义”会导致君父不仁、臣子不忠,强调其作为行为规范的约束性。

2.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事准则

特指社会约定俗成的伦理规则和处事标准。如《北史·刘芳传》中“理义精赡”指儒家经义的严谨性,反映古代对道德秩序的重视。

3.儒家经义

专指儒家学说中的经典思想和核心价值,如仁、礼、忠、孝等。历史上常通过注释经典(如《公羊》《穀梁》)来阐释“理义”,成为士人治学的基础。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如《吕氏春秋》《北史》)进一步理解其历史用法。如需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理义的意思

《理义》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正确的道理或者道义。它包含了理性和道德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理义》这个汉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王”和“言”,其中“王”部表示王位,而“言”部表示话语或者言论。它的总笔画数为11划。

来源和繁体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理義」,其中的「義」表示道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理义》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在形状上会有一些小变化,但整体的含义和字义并没有改变。

例句

1. 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知识的理义。

2. 道德行为是理义的表现,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组词

悟理、自理、理解、原理、理论等。

近义词

道德、原则、正义、道义等。

反义词

迷惑、错谬、不义、无道等。

别人正在浏览...

暴德被囊不值一驳残泐乘轩榱崩栋折倒底倒转点宝彫虎雕文织采兜肚连肠发登封袋凤脑风雨无阻丰殖高弟贵昆铁路诡品闺庭诡黠轨枕涣号虎奔兼差搅拌几经进餐跨蹍临川四梦离亲流莩民生国计强食弱肉谴域七拼八凑秋芜三版赏召折困十成九稳时讳石火时限説陈丝丝入扣颂石藤蔓甜不唧,甜不唧儿天阁铜煲涂片王氏帖万古留芳委国温吞详恕谢庄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