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统的意思、无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统的解释

(1).没有系统。《朱子语类》卷一○五:“《孟子》若读得无统,也是费力。”

(2).谓分裂割据,不得正统。《朱子语类》卷一○五:“又有无统时,如 三国 、 南北 、 五代 ,皆天下分裂,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统。某尝作《通鑑纲目》,有‘无统’之説。”

(3).没有统领。《西湖二集·胡少保平倭战功》:“兵不可一日无将。部兵无统,要得 王滶 来营中管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史观和正统论,尤其在《春秋》学和宋明理学语境中被深入讨论。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字面基础义与核心概念:

    • "无": 表示"没有"、"不存在"。
    • "统": 指"统绪"、"统系"、"纲纪",特指政治上的"正统",即一个政权或王朝在法理、道德上承继天命、延续华夏文明道统的合法性与连续性。
    • "无统": 字面意思即"没有正统"、"缺乏正统性"。它描述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对特定的政权,无法确立或不被承认其具有承继天命、代表华夏文明核心道统的合法地位。
  2. 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源于《春秋》学):

    • 在解释《春秋》经义时,尤其是公羊学派,认为孔子在记载历史时,对于某些无法明确归为正统的时期或政权,采用了特殊的书法。例如,在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的时期(如春秋末期),或在新旧王朝交替、天下分裂的乱世(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存在没有公认的、唯一的合法中央政权的情况。
    • 此时,"无统"意味着天下没有公认的正统王朝,历史书写上无法像尊奉周天子那样尊奉一个唯一的"正朔"(正统历法纪年)。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的凡例中明确提出"无统"的概念,将其作为纪年体系的一种类型(与"正统"、"列国"、"建国"、"僭国"等并列),用于处理那些分裂割据、没有单一合法中央政权的时代。
  3. 哲学与政治思想层面的延伸:

    • 对政权合法性的否定: "无统"是对特定政权在儒家道统观下合法性的否定。它意味着该政权未能满足"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占据中原、统一天下)等被视为正统的标准,或者其统治者的德行、得位方式(如篡位)被认为不足以承继天命。
    • 纲常伦理的失序象征: 在儒家看来,"无统"的时期往往伴随着礼崩乐坏、君臣失序、道德沦丧,是天下大乱、纲常伦理体系崩溃的象征。它反映了理想政治秩序(大一统、尊王攘夷)的缺失。
    • 历史评判的框架: "无统"是后世史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家)评判历史、进行历史分期和书写的重要理论工具。它体现了儒家以道德和秩序为核心的历史观。
  4. 现代理解与应用:

    • 在现代汉语中,"无统"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政治思想史或儒家经学的学术语境中。
    • 其核心含义仍保留着缺乏正统性、没有公认的合法继承体系的意思,但已不再用于描述现实政治,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哲学概念被理解和研究。

"无统"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史观和儒家正统论的概念,特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是分裂割据时代),天下缺乏一个被儒家道统观所承认的、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政权的状态。它既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无公认正统),也包含了对该状态下政权合法性的否定和对纲常失序的批判,是理解中国传统历史书写和政治哲学的重要术语。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无统”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其解释及使用语境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没有系统
    指事物缺乏条理或逻辑结构。例如,《朱子语类》提到:“《孟子》若读得无统,也是费力”(),强调阅读若不成体系则难以理解。现代用法如“无统计学意义”中的“无统”也属此类引申()。

  2. 分裂割据,不得正统
    用于描述政权割据、未获历史认可的正统地位。如朱熹在《通鑑纲目》中称三国、南北朝、五代时期为“无统”,因天下分裂、无君臣共主()。

  3. 没有统领
    指缺乏统一领导或组织结构。例如明代《西湖二集》提到“部兵无统”需派人管理(),或现代语境中形容群体“兽聚鸟散,出没无常”()。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统计学)。若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真度本趣宾雀鼻涕茶座床母磁州窑大拇指等流烦渎犯逆泛拚费役风鲠甘鼠更唱叠和官体龁痡后旍花粉钱见好缄密捡押进贤兴功久许决辞举人具囿恐谀苦蘵懔忧丽正书院龙伯国炉火僇市麦花磨弄墨子难色聂夷中平彻洽润请僞舍不得声咳守白授钺水电站树欲静而风不宁涛声厅头廷诤同常铜川市挽挽宛委山误断相提而论小孩子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