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蘵的意思、苦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蘵的解释

植物名。茄科。草本。夏秋间开花,花或紫或白。果如珠,橘红色或深红色,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酸浆》:“酸浆,苦蘵,一种二物也。但大者为酸浆,小者为苦蘵,以此为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苦蘵(读音kǔ zhī)是一种茄科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以下从植物特征、药用功效及历史记载三方面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茎多分枝。叶互生,卵圆形或长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冠钟状,淡黄色(),补充其花或紫或白,果实呈珠状,成熟后为橘红色或深红色()。

  2. 分布与生长期
    生长于田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均有分布。花期7-9月,果期随成熟度变化。

二、药用价值

  1. 性味与归经
    性寒、味苦,无毒(),亦有记载为酸、平()。
    功能主治:

    • 清热利尿:用于湿热黄疸、水肿、热淋。
    • 解毒消肿:治感冒、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天疱疮、疔疮等()。
    • 润肺化痰:提到其果实可清热化痰()。
  2. 化学成分
    含酸浆果红素(即玉蜀黍黄素二棕榈酸酯),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三、历史记载与分类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酸浆、苦蘵,一种二物也。大者为酸浆,小者为苦蘵”(),说明二者同科不同种,以果实大小区分。

注意事项

其果实成熟前为黄绿色,成熟后转为橘红色,需注意区分使用阶段。药用时建议遵医嘱,避免自行采摘误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苦蘵

“苦蘵”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令人感到痛苦、困难或不快的。

部首和笔画

苦蘵的部首是艹(草字头部首),由“艸”字旁构成。它总共有20个笔画。

来源

苦蘵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苦”字表示苦涩、痛苦;“蘵”字则用来修饰、形容苦的感觉。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苦蘵。

繁体

苦蘵在繁体字中写作“苦蘵”,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苦蘵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的意义和构成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个任务真是苦蘵,我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小时。

2. 在疫情期间,大家都被迫居家隔离,生活变得异常苦蘵。

组词

苦蘵没有相关的词组或成语。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痛苦、困难、辛酸

反义词:舒适、愉快、轻松

别人正在浏览...

案时八龙八门箄篮并兵材卒策书察惠超摇串贯喘欬倒纳方便主子饭食釜锅閤分古假国变韩湘子环封浑金璞玉浑浊互生讦谏钧衡快子来方雷火棱棱砺砺亮花花连篇累牍马郎芒焰茅坑迷岸暖座樯帆人材出众肉马入木桑土善手牲璧士雄守节不移首身分离爽和属草鼠遯竖儿棠梂子铁矾土停绝焞燿挽托幄次无主贤关献浅撷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