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渎的意思、烦渎的详细解释
烦渎的解释
(1).频繁轻慢。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官职屡改则位轻,迁转烦瀆则位轻。”
(2).繁杂琐细。《宋书·礼志二》:“於是至陵变服单衣袂,烦瀆无準,非礼意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余谓此书迂阔烦瀆,不可施之于世。”
(3).冒昧干扰。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三状》:“此臣所以夙夜遑遑,起则思之,卧则梦之,感嘆涕泗不能自已,不避烦瀆之诛,再三进言者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臣﹞於心实不能安,用敢不避烦瀆,再申前悃。”《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大人 也不敢再行烦瀆,只得辞出。”
词语分解
- 烦的解释 烦 (煩) á 苦闷,急躁:烦躁。烦乱。烦恼。烦闷。烦郁。心烦意乱。 又多又乱:不厌其烦。要言不烦。烦絮。烦琐。烦冗。烦文。麻烦。 搅扰:烦扰。烦嚣。 敬辞,表示请、托:烦劳。烦请。 笔画数:; 部
- 渎的解释 渎 (瀆) ú 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沟渎。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渎职。烦渎。 渎 (瀆) ò 古同“窦”,洞。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烦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烦”和“渎”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因琐碎、频繁或不必要的打扰而冒犯、轻慢对方,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时间、精力或尊严的不尊重。
-
本义解析:
- 烦 (fán): 本义指事物繁多、杂乱,引申为使人厌烦、困扰。在此词中强调行为或请求的琐碎、重复、令人不胜其扰的特性。
- 渎 (dú): 本义指沟渠、水道,引申为轻慢、不敬、亵渎。在此词中强调因这种烦扰行为而对对方(通常是尊长、上级或有身份者)造成的冒犯或不尊重。
- 合成义: 指用琐碎、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去打扰、麻烦他人,从而显得对对方不够恭敬,有失礼数。
-
引申义与用法:
- 常用来形容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或一般人对地位较高者提出过多、过细或不恰当的请求或汇报,让对方感到被打扰和不受尊重。
- 也可用于平级之间或自我反省,表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含有歉意或自谦之意。
- 常见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用于批评不当的打扰行为或表达谦逊、顾虑。
-
例句佐证:
- 古籍例证:“频有屡授,烦渎朝廷,非臣本心,深用为愧。”(《后汉书·陈蕃传》)—— 这里指陈蕃认为自己频繁接受官职任命是烦扰冒犯了朝廷。
- 现代用法:“此事本不应烦渎您,但情况紧急,只得冒昧打扰。”—— 表达因打扰对方而感到抱歉和不安。
- 批评用法:“他总是为一些小事烦渎领导,实在不妥。”—— 批评某人因小事频繁打扰上级,显得不尊重。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烦渎”词条的解析。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
- 词素“烦”与“渎”的释义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相关条目。该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标准依据。
- 古籍例句引自《后汉书》(范晔撰),是二十四史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语言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烦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一、核心含义
-
频繁轻慢
指因频繁打扰或态度不敬而冒犯他人。如汉·荀悦《申鉴·政体》提到官职频繁调动会导致“迁转烦渎则位轻”。
-
繁杂琐细
形容事务或规则过于繁琐复杂。例如《宋书·礼志二》批评礼仪变更为“烦瀆无準,非礼意也”。
-
冒昧干扰
表示因冒失行为对他人造成困扰。如宋代司马光在奏疏中自称“不避烦瀆之诛,再三进言”。
二、用法与例句
- 古籍用例:引用了张文祥案的描述“状子不准”,以及代办祭席时“烦渎之请”的语境。
- 现代使用:多用于书面表达,需注意语境是否涉及冒犯或繁琐事务。
三、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烦”与“渎”组合暗含“对神灵不敬”的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扩展解读。
提示:使用该词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混淆其古义(轻慢/琐碎)与现代可能的引申义(烦恼)。
别人正在浏览...
百弄驳冗残英长林丰草骣骑尺瑜寸瑕刺语凑凑粗厉澹泊寡欲大主教登祀调征詄踼东汇番休烦狱飞蓬随风奉将风肉跗注歌悦巩固阵地诟叱鼓唱鸿工鹄头板检督旌轩举止娴雅开遮拉枯折朽老妾历抵流户氀褐埋瘗满脸春风鳘姑木章匿光盘肠盘龙癖砲龙烹凤贫萌普选且住为佳侵佚趣势惹绊撒科打诨私钱贪媢套衫,套衫儿铁面无私通词涂轨五分无所措手足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