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僇市的意思、僇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僇市的解释

诛戮后陈尸于市。僇,通“ 戮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定策拜罢迥异》:“又一年,明伦大典成, 新都 奉‘本当僇市,姑宥为民’之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僇市(lù sh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僇”与“市”二字组合而成,特指一种将罪犯处死后陈尸于街市示众的刑罚形式。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僇(lù)

    • 本义:通“戮”,《说文解字》释为“杀也”,即斩杀。
    • 引申义:在刑罚语境中,强调公开处决后的“陈尸”行为,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尽得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遂车裂以徇,灭其宗。”其中“徇”即示众,与“僇”相关(参考《汉语大词典》卷1,页753)。
  2. 市(shì)

    • 本义:交易场所,引申为人群聚集的公共区域。
    • 刑罚场景:古代常将罪犯尸体暴露于市集(如“弃市”),以警示民众。《汉书·刑法志》注:“市,众所聚,与众人共弃之也。”(参考《古代法律辞典》,中华书局,页189)

二、词义综合

僇市即“戮于市”,指:

  1. 公开处决:在街市执行死刑(如斩首、车裂等)。
  2. 陈尸示众:将尸体陈列于市集,通过公开羞辱强化刑罚的威慑力。
    • 典型用例: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此处“咸阳市”即僇市之例(参考《史记》卷八十七)。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卷1,页753。
  2.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中华书局,2013。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
  4. 《唐律疏议译注》(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96。
  5. 《古代法律辞典》(张晋藩主编),中华书局,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僇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刑罚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将人诛杀后陈尸于街市,属于古代的一种严酷刑罚。其中“僇”通“戮”(杀戮),而“市”指街市,即公开示众的场所。

  2. 用法与背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法律记载,例如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定策拜罢迥异》中提到“本当僇市,姑宥为民”,意为本应处死后示众,但暂缓刑罚改为贬为平民。

  3. 相关延伸

    • 同义词:僇民(指受刑之人)、僇死(受刑而死)。
    • 此刑罚不仅体现古代法律的严酷性,也反映统治者通过公开行刑震慑民众的目的。

“僇市”是古代对罪犯处以极刑并公开示众的刑罚,兼具惩戒与警示作用。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研究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磝衍柏侯臣一主二畴匹传经送宝川壅必溃醇质大缪不然担名,担名儿大邳大息妒恨对杯浮用干堆诡辨函枋杭颍隍堑贾怠健步如飞奸数简贤附势击触及时行乐纠缠不清纪要掘柘词开台锣鼓枯渠牢栈良说率尔人妙仪庙院篾索弥牟磨晻眸子摸象沐椁牛胶蟠枝平津馆破惑千名穷野宂口盛衰霜收水渍孙山锁伏板俗谈汤神铜砖偷渡推手外祟险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