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the afternoon] 下午
午后攻城。——《广东军务记》
午后方熄。
午后又开西门。
下午。《北齐书·萧放传》:“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 唐 白居易 《慵不能》诗:“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次日午后, 安太太 便先回来。”
“午后”是一个时间概念,通常指中午12点之后到傍晚之前的时间段,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正午(太阳位于天空最高点的时刻,约12:00)之后的时间,一般涵盖12:00至18:00左右,但具体划分因文化或语境有所不同。例如:
词源解析
使用场景
文化差异 西班牙等有午休习惯的地区,“午后”可能特指14:00-17:00的休憩时段;而北欧夏季因白昼长,“午后”感知可能延后。
若需了解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引申含义(如诗歌隐喻),可提供例句进一步分析。
《午后》是指中午过后、下午的时间段。它表示一天中午后到傍晚之间的时刻,一般指的是12点到18点之间。
汉字《午》的拆分部首为“厶”,并通过4画的笔画来书写;汉字《后》的拆分部首为“⺠”,并通过9画的笔画来书写。
《午后》一词来源于汉语,是由汉字《午》和《后》组成的。在繁体字中,分别写作「午」和「後」。
在古代,汉字《午》和《后》的写法有所不同。古代的《午》字写法为“亥”,而《后》的写法为“彳丢又乃”。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
1. 骄阳似火的午后,人们纷纷躲在遮阴处。
2. 傍晚时分的午后,天空染上了绚丽的晚霞。
午时、午饭、午间、午夜、午觉等。
下午、傍晚、黄昏
上午、清晨、凌晨
【别人正在浏览】